设计一定是针对未来的生活。伽达默尔认为“我们的文化和当前生活由之产生的过去的巨大视域,无疑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一切向往、希望和畏惧。”设计面对未来的生活需要具有历史的思维、探索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其决策的建立基于概率、假设、相关等“相信”的思维。应用历时法让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放眼未来的生活,探索设计;以积极的、发散式的思维探索人造物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以期获得创造性的产品。
时间总是在不停的流逝,未来总会到来。未来是怎样的呢?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从不缺乏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中充满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忧思。思维就是这样以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与效果作为依据而展开的活动,设计也是这样以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与效果作为依据而展开的活动。设计活动本身是沿着时间进行的,设计活动的结果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使用的。因此,无论是设计行为的开展者还是设计行为结果的接受者,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思维而进行的活动。
英国学者乔纳森·伯龙在《思维与决策》一书中指出,对于未来人们该如何思维,如果了解这一点,就能把它与人们实际的思维进行比较;如果发现了差异,人们就能询问该如何弥补。然而,该如何思维并不是很明确。在思维决策研究中,有两类描述型模型,一类包含数学模型,模型用一定的范式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规律,以公式转化,公式模型的形式就解释了在真伪莫辨模型和实际决策之间的许多差异。另一类是以探索法描述判断和决策,依据“相信”“概念”“假设”“可能”等,这同样是依据于日常生活的规律。而设计未来主要还是靠探索法来描述判断与决策。
“探索法”本意是“为发现服务”。探索法的使用或者探索性方法包含着“探索性推理”含义。“一种不作为最终的和严格的、仅作为准备的和可能的推理,其目的是发现现有问题的解决答案。”探索法为更广泛地搜寻有用的可能性和证据,鼓励解答中积极的发散思维。
探寻中常遇三种问题:可能性、证据和目标。
思维是潜在可能性,即可能的行动、相信,或者在实现目标中发现和选择的方法。以未来生活所出现的状态为目标是设计师常常面对的景象。可能性是指启发思维的可能答案,答案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每个个体往往是在众多的可能答案中选择了适宜于自己的答案,也往往是众多答案中的一个答案。
目标是用来评估可能性的标准,目标决定者寻找什么证据和如何运用它们。思维就这样帮助人们作出达到目标的决策,接受关于哪一系列行动是最有效的信念,接受与目标最一致的那些概念。由此,未来生活的探索是指人们以目标为终点采取的思维方式,思维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
设计思维以各种方式组织思维的训练,扩大设计思维的视域,探索其可能性。思维包括探寻,如果思维是成功的,就必须有东西让探寻发现。没有与现实对应的知识和信念,思维就是个空壳。思维帮助人们学习,学的越多,思维就越有效,就越能探索未知和可能性,在当下,成为更有效的思维者设计师是时代所要求与赋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