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张爱玲
张爱玲这句著名的话,凄美得沉重,尽管我对于她的爱情态度是不赞赏的。我始终认为,在爱情的世界里,卑微和一味取悦是最不可取的态度。就如《闯关东》里面痴情的大妞秀儿,百般隐忍和等待,到最后也没能得到传武的心。
但我想说的是,虽然对于爱情这条法则不适用,但是,对于做事业,这一招是管用的。只要你能放下身段,抛开过去的一切荣耀和傲慢,用虔诚到卑微的态度去做事,放心,没有不成功的。
说两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是最要好的研究生同学,毕业后考取了澳洲一所著名大学的phd,两口子技术移民去到国外,几年后拿到绿卡,生了宝宝,并决定在南半球的那个国度扎根定居。然而,几年过去了,她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心仪的大学教师的工作。骨子里安土重迁的她很想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在最近的一次被迫搬迁后,她对我说,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家。去年也看了几套房子,其中有一套特别心仪,四室的house,总价在人民币400万左右(这个价钱在北京大概可以买四环一套100平米以内的房子吧)。澳洲的首付要求比较低,只要15%就可以,也就是60万。“如果还差得不多,别张不开嘴,我们几个好姐妹可以帮你凑凑,先凑个首付,月供慢慢还。”电话这头,我们义无反顾地说,都希望她在那边能生活得好一些。可事情还是没能按照预想的情况发展。340万的贷款,在澳洲每个月需要供多少我没算过,放在中国,按照30年的贷款期限,无折扣无上浮利率,每个月要还两万多。最后,她只能暂时无奈地放弃自己心仪的房子。毕竟,只有一个人挣工资,还要养孩子……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远房的亲戚,本来在四线城市生活,技能是电工,前几年独自一人到澳洲发展,每月工资有几千澳元。去年把妻儿都接到了澳洲,现在买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生活得相当不错。
由这两个例子,引出我和前面同学的对话:我说,我若也去澳洲移民,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能干些什么呢?她说,只要你能放下身段,到那边去,什么图书管理员、社工等,都可以做,而且,在国外,蓝领和白领的工资真的差得不多。但问题是,很多中国人,都是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属于人尖的那种,有钱也有社会地位,于是,不满足于国内的种种不好的条件,决定出国。可是,真的出去了,后悔的也大把大把。为什么?国外的社会,毕竟不是我们的主场,好的工作机会,自然本国人优先。而我们的人,在国内再优秀,也会面临出去很难混的局面。反而是那些出去以后,拥有一定技能,给人按摩、做木工电工水管工等方面的,在国外很吃香。这些事儿,其实学学不难。问题就在于国内受过高等教育而移民出去的精英阶层们愿不愿意从零起步,弯下腰板了。
再分享听来的一个案例,一个家境非常之好,背Prada的女孩,开始在时尚网站做编辑,后来带了一大群粉丝出来自己干,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工作室,事业风生水起,干得非常成功。旁人评价时这样说:别看她家很有钱,她在骨子里也非常傲气,但是,她在对待客户的时候,能把自己放的很低,把自己的顾客伺候得非常舒服。这样,这些顾客就算价格贵一些也愿意肝脑涂地地在她这里买衣服。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下身段就是“归零心态”的另一种解释。人要有归零的心态,不管过去曾经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曾经站在多么高的位置,一旦面对必须重新起步的情境,能否东山再起,拼的就是这个心态。否则,王石那样的人怎会将储时健放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来评价,“储橙”的成功固然在于其不错的品质,但火爆更在于其背后的这种示范力量。
一个姐姐,曾经在90年代初就将公司运作得非常成功,年利几百万。后来,关掉了公司,没有任何工作,潜心研究宗教佛学。她讲,她从未担心过自己以后的生活。因为,她还有一双手,若实在不行了,可以去给别人做家政服务。站在她收拾得一尘不染的房子里,看到穿着朴素、低调的她讲出这样的话,我无法将她与10年前那个叱咤商界,风火干练,一身名牌的她联系起来,但是,我相信她说的话。
是的,若今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必须从头再来,你是否希望过去的辉煌和成绩反而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吗?若不想,从今天开始,培养归零的心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