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年终究还是过去了,无论人们内里有多么不情愿。过了破五儿,紧张操办年货、请财神送灶爷、走亲戚串门……这一系列春节习礼算是告了一段落。

春节过后,北方的天气,才算是开始有了春的样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细细的雨丝一寸一寸的滋润着土壤。清晨,空气新鲜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咬一口细细咀嚼,一抹抹嫩黄的阳光舒服的照耀着人们,照耀在朱红色琉璃瓦房上。那被春雨淋洗过的杏花骨朵也涂上了一点淡淡的粉红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北方的房子大多由坚固的砖瓦搭建而成,墙体接近一尺厚,窗子虽然大大的方方正正的,与庄严宏大的主体呼应着,但是却只有一层普通玻璃的厚度,在质感上略显单薄。春风是冬天的孩子,有着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性格。它凛冽起来,就嚎叫着冲过辽阔的田野向房子席卷,使麦田东倒西歪,脆弱的玻璃窗啪啪直响。这时屋子里的孩子常常会被风声惊醒,伸手挽住躺在一旁的母亲,喃喃地问,风会不会把屋子吹倒。母亲一手抚慰着孩子,一手把被子盖得更加严实。春风有时也是温柔的,她轻柔的抚摸着人们的发丝和脸蛋,亲切又舒适。“儿童下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孩儿们还沉浸在假日的余韵中,纷纷比试着放风筝,自由又快乐。

乡亲们开始踩着春日的鼓点走进美丽的田野。说这田地是大家的守望,是一点没有错的。熬过了寒冬,麦苗蒜苗便开始返青。初五过后,女人带着孩子,一人把一畦麦子锄草。说起锄草,人们可是各有各的妙招。有直接用手拔的,他的手掌宽厚且有力,食指和拇指夹住一棵草轻轻一提,草根就裸露出来。妇女们多用铲子,她们蹲在田里,用铲尖儿剜草。这时候的小麦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老头儿老太太常常搬着小墩子坐着劳作,被踩弯的苗子,第二天清早喝了露水就又精神地站起来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还发明了长柄的铲杆,手柄的设计完全符合手伸屈的习惯,大大减缓了长时间弯腰劳作给身体带来的酸痛感。大嗓子聊天在田里是很常见的,大伙儿的田地相离很近,一边干活一边谈天,给这土地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总有一代人要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人们,也在春的脚步里纷纷告别妻儿开始又一年的远行。村口,男人把孩子放下又抱起,交待妻子不用担心自己,好好操持家里的话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分别终究还是发生了,远去的车影化作彼此无尽的不舍与思念。

亲情、辛勤和着春色,勾勒出一幅最美最暖的生活图景,就像这静谧的夜空,星罗棋布,月色可爱温润,光辉迷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依稀记得,前年的冬天格外冷,刚入冬就下了场大雪,日期是十一月二十三日;今年唯一的一场大雪是十一月二十六日,比去年晚...
    海月先生阅读 677评论 3 8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把单位院子里仅剩不多的春花都打落了,树下点点胭红...
    hdj79阅读 435评论 0 3
  • 一 佛教传到中国,后来发展出了禅宗。 禅是什么呢?据说五祖弘忍快死之际,把弟子们召集起来,说要指定一个继承人, 条...
    杨春艳的番茄园阅读 998评论 0 2
  • 走出饭店,抬头一望,半月的亮照射着心扉,生生地晕出一层羞涩。 过了疯狂的年纪,过了无悔的岁月,流逝了光阴,暗淡了生...
    李水阅读 441评论 0 2
  • 《春去春又来》文/麦草(自今日起改用笔名) 翻看日记,发现前年的冬天格外冷,刚入冬就下了场大雪,日期是十一月...
    麦草店主阅读 2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