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说心学》华东线下读书会第二期圆满落幕!

原创 李凯琦 刘长志

2021年5月22日,《老刘说心学》华东线下读书会第二期在南京著名的网红地喜马拉雅中心的茗士居慢生活茶室圆满落幕!

图片

首先感谢刘老师和广大同道对本次读书会大力支持!读书会由余俊师兄、运佳师兄、子晴师姐和凯琦同道组织发起,杨胡同道、胡新烽同道、吴金梅同道、李戴金同道、杨新同道、蔡胜琴同道、潘晟威同道共同参与本次论道。有了一期的举办经验,二期从筹备、发布消息、会议举行、总结拍照留念都非常顺利,本文从前后顺序总结一下会议内容,让未能参会的同道也了解下本次内容,互鉴互进!

会前

本次会议举办地点选在了南京-喜马拉雅中心的茗士居慢生活茶室,距离南京南站只有700米的距离,交通非常的方便!会场布置朴素典雅,琴音绕耳,茶香弥漫,为本次会议提前营造好了良好的氛围。提前到场的同道自发开始布置会场,粘贴会议标题,此时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子晴师姐先带大家做起了动态静坐,大家非常专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中

图片

PART1 开场、自我介绍、拜谒

余俊师兄作为本次会议主持,准时宣布了会议开始,先介绍了会议背景,刘老师以正本清源为本,以通俗易懂的风格,精准通透地讲解《传习录》并让广大同道受益。近两年,随着同道交流需求的增多,广东、西安等地陆续成立了线下读书会,线下交流为同道为鉴提供了更加充分,更有温度的环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

杨胡、杨新、吴金梅同道上次参与过一期读书会,而且吴金梅同道还带儿子潘晟威来感受学习氛围,了解阳明心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参与本次读书会的同道胡新烽,正是在仰望星空,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接触到刘老师讲阳明心学,感觉开启了人生新的大门,打算更多的了解阳明心学。同道李戴金、蔡胜琴平常都很忙,但是每天都抽空修习阳明心学,同道们都反映了实修对于生活的巨大帮助与改善!

简单的自我介绍完毕,大家向让我们在此结缘的阳明先生的画像进行拜谒礼仪,姿势不尽标准,仪式不尽完备,但满满的诚意是最重要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动态静坐、抖肩、站桩练习

接下来是子晴师姐现场实修教学,实修部分是《老刘说心学》的精髓所在,普通人懂得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就是缺少了实修。站桩是减少外界干扰来放大对心体的知觉,抖肩是加强内在气机涌动来使心体容易被知觉,这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和子晴师姐私聊。

刘老师

修习心性大致有两段功夫,前一段是收束心猿意马,触摸到心体;后一段是良知主宰于心的省察克治之功,也就是事上磨。两段功夫不可偏废,只静坐收束心猿意马,不入世践行难免沦入枯禅。没触摸到心体,不知天理落在何处,只用逻辑和控制做事上磨的功夫,无异于水中捞月,终是一场空欢喜。

子晴师姐

动态静坐的意思就是将我们前一段时间提到的静态静坐的内容部分,真正的转移到生活的每时每刻。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保持良知在线的练习。动态静坐对应于静态静坐也是分为三个阶段的:1.收束注意力 2.心在身上 3.心身同在,以心控身。针对于三个阶段,我们的动态静坐有不同阶段的练习方式。

第一阶段的的练习就是简单的肢体觉知,我多数用走路来练习,由于这个是初期,重点是把我们外放的精力收回来,所以动态静坐的内容就是如下:我们知道自己抬哪个脚,抓手在哪个脚的感受上面---酸,痒,暖,热,胀,紧,松,柔,硬等。去感觉我们抬起的腿部的关节的动的感觉,踩在地面又是什么感觉,一个脚一个脚交替着来。这个初期练习最开始需要我们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放慢自己走路的速度,专注的重点就只在腿脚部。

第二个阶段的前提是你感觉自己可以做到不容易被外物带走注意力的前提下来进行的,这个阶段的训练,还是以走路为说明对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面我们加上对全身的感觉的觉知--连带的对中丹田的观照部分。练习动态中触摸心体,并穿插格物练习。

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面,这个时候对格物已经非常熟悉了,内心一涌动就回到气机的实像上面,我们所有做出的行为都是由心而发的意来主控。从涌动一开始到行为借宿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完整,内心和谐安定!我们的静态静坐的初期重点就是来让自己坐住屁股,结合动态静坐我们就不容易陷入枯禅好静的毛病。这样更容易做到无处不练习的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诵读

《传习录》相当于阳明心学的“圣经”,是修习心学的必经之路,修习遇见的大多数问题,《传习录》中都有答案,义理与实修相贯通,才是修身正途。

以下是第二期的诵读内容:

第二章: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第三章: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图片

图片

运佳师兄分享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知,是知觉的意思,包括对外界所有信号的输入的感知,也包括外界信号需要通过转化进入心体的觉。包含意识、思维、经验的积累、各种知识等,他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是我们和世界交互的纽带。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一样,接触的人和事物不一样,看世界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觉和认识也不一样。

知行合一的行,不仅仅是平常理解的摸得着看得见的行动,还包括起心动念的阶段。老师把知行合一的行分成三个步骤:起心动念、内心活动、外在行动,比如说大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女孩,内心一涌动是第一步,内心的活动,如想接近,又怕被拒绝等是第二步,上去搭讪要微信这些具体的行动才是第三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某说一个知,自有行在,某说一个行,自有知在。知是知觉的意思,包括对外界所有信号的输入的感知,也包括外界信号需要通过转化进入心体的觉,里面已经包含意动的成分。行也不仅仅是外放的看得见的行为,而是包含看不见的起心动念和内心活动。知行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的。

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的,人的知觉和感官不同,感官是接受信息的,而知觉是大脑(思维)加工信息做出的反应。感觉和知觉是两种层面,我们通常说五感,是指五种器官感应,实际上除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肤觉之外,还有运动感、平衡感和肌体感,共是八感。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的综合,包括空间知觉、运动知觉、还有更抽象的各种社会知觉等等。思维加工以及抽象的社会知觉,就包含了经验的积累,学到的知识,思维的判断等等,就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是我们和世界交互的纽带。

知行合一的知,包含良知的知。相当于一块铁皮的材质都是铁,无论怎么下料,切下来的零件材质都是铁的,但不能说这个零件就等于是铁,只能说这个零件的材质是铁的,他可能还有铁锈,要让他成为纯的铁,还需要做除锈功夫,也就像知觉的知需要做格物致知的功夫,需要正其不正以归于正,需要做功夫,需要致良知。因为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天理,都是正确的,比如说魔术师可以把人分成阶段,然后再复原。我们也无法保证我们所了解到的都是真理,有很多信息是别人选择不说或者经过加工的。我们更加无法保证我们的行为不受贪嗔好恶的攀附,受臆必固我的影响。

比如说疫情期间有些医院同事将医用口罩偷偷带回家用的事情。如果我知道医院的口罩不能拿回家,然后我也做到了,算不算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是知觉的知。知觉是心内事,外放的行为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心内真实的起心动念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再说了,用别人的行为来推测别人的动机,本来就有以偏概全的嫌疑。有的人觉悟高,知道医院的口罩是国家的防护物资,不能占为己有,没有拿。有的人认为口罩是稀缺资源,先满足自己用,拿回家了。知行合一并不只是外在的看得到的行为,还含内在的心理活动,不拿口罩这件事情肯定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至于是自发自觉,还是担心别人的眼光,还是医院出台规定发现私自那口罩回家会要收到处罚,担心处罚而不拿,这个内心活动外人无法的得知。知行合一不是具体某一件事,也不是评判标准,是内心想法在没有私欲隔断的情况下的一以贯之,是心内事。

自己在心的层面知道该怎么做,如实践行到底,不受干扰,不被私欲隔断,就是知行合一了。比如说游学的时候看到美景,平常到了美食,见到了老师,接触了同道,内心高兴,想发个朋友圈。但是发之前又顾忌别人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我在炫耀,然后就没发,这就是被私欲中的好名之心隔断。

传习录上篇第五章徐爱问知行合一之训,是先生论知行合一最为精准的一篇,我节选其中的几句话:“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徐爱这里把“知”理解成了知识,知道对父亲尽孝的全套知识,就应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能够落实下去。心学“知行合一”的“知”,是指知觉,不是指知识。比如学开车,把驾驶手册完全背下来,背的滚瓜烂熟,开车的知识基本都清楚了。发现开车其实很简单,无非是方向盘调整方向,踩刹车减速,踩油门加速,就这点事情。手册学好就能把车开好吗?显然不能。

“知行合一”的“行”,不仅仅是平常理解的摸得着看得见的行动,还包括起心动念的阶段。先生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这个“本体”指的是心之本体,也就是心的本来状态,完全没有贪嗔好恶的攀附。这里讲的“私欲”,是指心体被贪嗔好恶的攀附。知行在心之本体上是合一的,如同硬币的两面,知行之所以不能合一,是因为有了私欲阻碍隔离了。恢复了不曾为私欲隔断的心之本体,便是朱熹《大学》注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

大学三纲中提到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关于至善先生又说:“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至善”说的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的时候,自然就达到了,就是心体没有被任何私欲阻隔的状态。

“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这里提到的“精”与“一”,便是上文所谓“纯”,就是不曾为私欲隔断的心体,那心体的流露就是天理。只是一段自然的流露,而人们强分为知、行两步。说以先生又说:“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有“行”必有“知”,有“知”必有“行”,心性运行的规律就是如此,这是个根本,如果这个根本宗旨都没办法搞清楚,所谓修心性就是空谈了。

传习录下篇二0五章黄直问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做到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也就没有私欲隔断,也就能做到知行合一了。“致良知”就是“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的方法。

先生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这里“知是心之本体”的“知”,指的是“良知”,良知是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的,我们见到父亲就知道孝敬,见到兄长就知道“悌”。“良知”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存在的,就算是一个坏人,看见刚会爬的小孩,扒着井沿往井边爬的时候,也难免会心有不忍,跑过去把小孩抱开,以免掉井里边。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个恻隐之心就是良知的一部分,是良知的一种表现。良知是始终存在的,在没有被私欲遮蔽的时候,就会发挥出来。

一旦“私欲”冒出来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私欲”就是贪嗔好恶的攀附,比如说看见孩子往井边爬,马上跑过去了,跑到跟前一看,“唉,这孩子我认识,这不是我仇人家的孩子吗,我早就想把他扔到井里了,现在他自己往里爬,那我就不管了。”往井边跑,就说明你是有恻隐之心的,当你的恻隐之心被心中的仇恨(嗔)念遮蔽了,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了。人是没办法做到心头完全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被“贪嗔好恶”攀附心体,让情绪主导我们的行为。想要心存良知,始终按照良知去行事,我们就必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不断的克除私欲,恢复天理对心的充盈。格物致知就是要去除私欲隔断,恢复心体本来的样貌,做到:“此心纯乎天理”。

传习录下篇一八五章提到:“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先生说,心学的功夫,自己的良知就是准则。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只要不自欺,意念所在之处,良知自然能判断是非。不要欺骗自己的良知,踏踏实实良知法办事,是善念就存养,是恶念就去除,稳当快乐就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格物的诀窍,致知的实际功夫。

传习录中篇一七三篇答聂文蔚书中说到:“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工。故区区专说“致良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先生说,必有事焉=集义=致良知。集义是指时时处处做适宜的事情,说集义不容易找到抓手,而说致良知很容易找到用功的方法。随时在具体事物上致良知,就是格物;踏踏实实地致良知,就是诚意;踏踏实实地致良知而无丝毫的任意妄为、必然如此、固执己见、非我不可的想法,就是正心。

图片

图片

小结与合影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同道们都是百忙之中来小聚,感谢同道们的热情参与,并鼓励大家回家梳理总结,实修印证,同时积极关注和参与下次读书会。中华传统文化回归,指日可待,引用阳明先生在《拔本塞源论》中的一段话,与各位同道共勉!

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河,而有所不可御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起者,吾谁与望乎?

图片

图片

会后

会议结束之后,还有5位同道留下来进行了简单的茶饮,对意犹未尽的一些话题进一步交流,同道们返程到家以后报了平安,并在群里表达了参加本次会议的满满收获,对组织会议的同道们表达了感谢。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后,恭喜《老刘说心学》华东线下读书会第二期圆满完成! 线下交流有线上无法达到的效果,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学习会的举行,在心学之路上,同道为鉴,共进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9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2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4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4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71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3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9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3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87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4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7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7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3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7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