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月,这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418天(418篇),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收获与快乐。
早晨迎着阳光的温暖,像往常一样,打开樊登APP听书软件,选了一本现在比较火的书,这本书在樊登APP上只一个星期,就已经被播放了267万次,评论的满意度也是非常的好与高,可以说是一本相当值得收听和观看的一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叫邓晓芒,是一个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1948年生,1982年硕士毕业后长期在武汉大学任教,2009年12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听完作者的介绍,真的有一种崇拜感。哲学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深奥难懂的一门学科了。很多人说到哲学,都会想到层次,有思维层次、也有精神层次、更是一种内在层次。
哲学它超脱于生活,但又根植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书中讲到三个关键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人生问题了,就如时常听到的那句话一样:“世界上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鸡和蛋哪个更重要呢?”
有哲思,也有深入,是一道命题,同时它也是一道解题。听完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书中邓老师也为我们做出了解答:“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要去到哪里,我们才能知道我是怎么来的,也就有了我是谁。”
这本书中邓老师用他自己的例子为我们做了一个详解,他说经过人生的磨炼后,最终有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自己始终是一个“学者”。
有人曾经问邓老师,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话,你会怎么来答?邓老师说:“农民”。这两个字非常非常的简洁,也非常非常的普通普遍,可这两个字却包含了他的一生,也包含了世间万象。
邓老师形容自己的人生就是“农民”情结,自己的工作就是爬格子,笔耕不辍的学者,而爬格子相当于插秧,批改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相当于砍柴。
一个如卓越优秀的老师,不单用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容自己的人生,同时也看出了,邓老师人生的豁达与情怀,更有着博大的胸襟,心如宇宙,浩瀚无边,也如大海,包容万象。
听完这本书,我的感悟可以用一段话来表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句话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刚开始参禅时,因为没有太多复杂的观念在里面,所以眼中呈现的世界纯洁无瑕。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没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说,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
禅有所悟时,我们便不再停留于简单的第一印象,而是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于是我们说“白马非马”,“陋室不陋”、“花非花,雾非雾”,山水虫鱼,万事万物都不是它自己本身。梅花成了“高杰”,莲成了“出淤泥而不染”,千里马成了“天才”,《白杨礼赞》的不是树,《海燕》也不再是飞翔的海燕。而是一种文字背后的寓意“文化内涵”。
禅中彻悟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初识,迷惑之后的大悟,是我们留下好的文化认知,把不好的观念摒除之后的山水,是更有韵味的山水。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运营的道理,抛弃那些斤斤计较,专注于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滚滚红尘任他翻滚,繁杂世俗一笑了之。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
而真正的人生不就是这样:“你先要知道你要往哪去,你才能知道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