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2016年春节过后,教育部出台新政,这样标题的新闻赫然出现在各大媒体显目位置,着实让人们议论了一番。没买的人,也许带着一点点幸灾乐祸的心态准备看热闹;而买了的人,心里为之一惊:“这钱白花了?!”
事后的政策解说和实施证明,原有学区基本没动,教育部又跟老百姓开了个大玩笑。人们的购买热情又一次被点燃。围绕着到底该不该买的话题,焦虑的讨论着。作为焦虑的父母之一,我的身边也曾有各种质疑:
“买学区房能怎么样,还得看你的孩子是不是那棵葱。”
“咱们不是都从普通学校里出来的,不是也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混的也不比别人差。”
“有学区房就能上清华北大吗?上了又如何?”
“学区房到底该不该买?”我为这个问题也曾焦虑,也曾迷茫,也曾不知如何对待。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成了“跟风族”。而后,偶有刚刚晋升新手父母的朋友询问到底该不该买,借此机会将自己的想法陈述一二。
首先,咱先弄明白何谓学区房?又为何一个普普通通的房子一旦与“学区”挂钩,价格立刻飙升?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动辄一平米十几万的价格,让人瞠目。近几年教育部门把小学和中学(仅指公立)周围的房子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房屋所有者的适龄孩子可在对应的学校上学。而优质中小学周围的房子就自然备受追捧,买房者趋之若鹜,价格就这么被“抢”起来了。
那么如此反常现象的根源何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资源只集中在有限的小范围内,而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却在节节攀升,就出现了“狼多肉少”的局面。 单就北京来讲,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有着深厚底蕴的西城和高校云集的海淀,东城次之。著名的实验二小、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之类的学校,都集中在以上区域。而其他的区,教育资源相对要薄弱很多。CBD所在的朝阳区,其最好的中学在北京的排名也仅是二十几位,更不要说其他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丰台、大兴、通州等区域了。
这种不均衡的状况何时能改变?面对天价的学区房,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寄希望于教育部门,希望能改变这种不均衡状况,也就不必为该不该买的问题而忧心了。是的,教育部门是通过一些手段在改变。比如建立一些名校的分校,把名校的优质资源与这些分校共享。又比如建设特色学校,在已有学校的基础上,以某项专长为特色来培养有相应兴趣爱好的学生,使得这些学生也可以与传统名校的学生相媲美。
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工程,无论是分校还是特色学校,达到优质学校的水准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八年,甚至更久。
分校固然可以分享部分资源,但是其精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会集中在本部。这些“名校”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修炼才得的“名”。分校岂能在几年的共享中就与其并驾齐驱。曾经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分校,校园硬件无可挑剔,比本部还要高大上。可是,师资力量就差的特别悬殊了。本部指派了一位教学主任在分校,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任课老师全来自于外部招聘,与本部相比差距很大。虽然通过日后的管理和交流老师的水平会提升,但是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而建设特色学校,与分校的成熟和成长一样,都需要一个时期的努力和改进。不像传统优质学校那般,优质资源顺手拈来。
改变不了就非要选学区房吗?我们很多人当年不都是上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学中学,然后也考上了好的大学,何必非要选学区房。可是,时代不同了,切不可用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小米粥加咸菜固然也养活了一代人,可是牛肉和奶酪是不是真实的改变了一代人的身高和体质呢?如果非要以我们上学时代的标准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怕是别人的孩子都在国际大型活动中上获奖了,我们的孩子还不知道这种活动的存在。那该是父母的失职,还是孩子的不努力呢?
话到此处,就是说,学区房是应该买了?
这个答案,因人而异。
首先,经济基础是首要因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影响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 能为孩子未来上学寻得一个靠谱的学校,总归不算是坏事。当然,为了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断不可取。如《虎妈猫爸》中赵薇所饰的虎妈,为一房而弄得一家人身心疲惫,生活幸福感全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状态下,身心健康怕是都难以保证,就算上了最好的学校,也未必会如父母所愿。
其次,在教育资源本身就不均衡,短时间内又难以有大的改观之下,寻一所好的学校,给孩子的起点奠定的相对高一些,那么在同等努力程度下,至少他未来的选择会更多一些。其实,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当年那般,在一所普通的中学里即便用了十二分的力,却也可能只是重点中学里面一个中游的成绩,从而也只能选择一些不入流的学校。
一句话,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买学区房不失为一种良策。
最后,很想说的是,学区房不过是给了父母一个可以寻求心理安慰的方式。你买了,孩子未必成龙成凤,但是作为父母已经尽力,可得一时安慰而已。你不买,给予孩子的爱也绝不少一分,大可不必对孩子的未来心存焦虑。
记下一句话,与同我一样的父母共勉:购买学区房,不过是父母单方面的表达着作为父母的美好期待罢了,切莫把此作为给孩子的一种负担,他们幼小的肩膀还不足以承载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