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膜拜在王永春老师的指导之下

2022年10月19日

一伙伴在导师班群内咨询说:

导师班的老师们大家好,向您请教个问题

  男孩初一孩子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具体情况,一 刚上学没多长时间,回来就给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跟同学搭不上话。没意思。我按接话技术,缓冲性语言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孩子说没有,然后也不听我说(还是和孩子的关系不到位)每次回来都说不想去学校了。一直没有解决。

    就在上周回来,说妈妈我寝室的一个男生没有面包了,因为是周五啊,其他的孩子也没有了,我儿子就把他的面包给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不说感谢的话,然后跟别的同学在那儿说这个面包有多不好吃,被儿子听见了,那个孩子用眼撇了一下孩子,孩子心里很不舒服。

  还有就是晚上下晚自习到寝室里,孩子一说话,有一个同学就说你怎么那么多话呀?孩子也不敢反驳,说如果是我反驳的话了,其他同学说不定说不定都怼自己。

  第二是晚上11点多还睡不着,早上又害怕迟到,然后就是半睡的状态,

  到学校不下车,爸爸是吵我是憋的难受。就给老师打个电话,和老师沟通,老师的意思是,孩子人际关系要成长,对于欺负孩子的这个同学,在班里说说,有家长反应咱班有其他同学(旁敲侧击)

  还有上铺一个孩子,睡觉晃床。

  结果孩子说我今天不上学,明天再去(因为孩子怕爸爸)第二天勉强去学校了。孩子要求走读,这疫情,也不现实。请教大咖们我应如果该怎么支持到孩子?

孩子自己得成长,孩子已经不想上学了,已经非常严重了,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撑腰,孩子爸爸说请老师吃个饭,建立关系。请教大咖们 具体怎么做合适

王永春老师:

孩子做的这几件事当中,他自己做得好的,做得对的,那些部分,都是什么?

和孩子讨论过吗

家长:

引导孩子往这方面说,孩子不和我谈,王老师。平时孩子说话语气不好,难听,。现在正在改善,爸爸还是老样子,就给同学面包这件事,孩子认为我的让你吃,你也不能说不好吃呀,孩子又说可能是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

王永春老师:

孩子认为的有道理啊!

家长:当时认可孩子了

王永春老师:

但是。有道理的前提,是对面那个人是你以为的正常人。万一,对面那个人,舌头就是有问题呢?他的舌头有问题,咱自己生气,还不去上学,图啥?

家长:当时那个孩子说完这个面包不好吃,儿子瞥了一眼孩子,就不高兴了。还有在寝室孩子一说话,别的同学就说,那那么多话呀,就你事多。孩子就不敢反驳,怕别的同学一起对他。

王永春老师:

这是前些年在家里训练成这样的吗?

如果是,就现在开始,在家里练习,不这样

家长:孩子爸爸跟孩子就是这种模式

王永春老师:

去查笔记,

应对委屈的流程

应该还有不止一次的连线,有类似内容

家长:爸爸吵孩子,孩子不敢吭气

王永春老师:

关于这句,我如果直白点说,可以吗

家长:可以

王永春老师:

听起来,好像是:

孩子(遇到点情况)就不敢吭气儿,是他爹给害的。

都是他爹不好。

孩子自己虽然不愿意这样,但是他自己也不需要去自己动手改变。

因为有个“坏人”。

所以,孩子只要找妈妈“告状”,妈妈就直接动手“灭了”那个坏人……

然后,世界就又变得美好了……有这个可能吗?

家长: 可以这么认为。肯定也有自己的原因

王永春老师:

那,你准备给他当保镖当到哪年呢

家长:现在不这样了,这是之前的认知

王永春老师:

太好啦,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家长:夫妻沟通模式影响到孩子了,我是一切的根源

王永春老师:

孩子遇到的事,有一群相关的人:

孩子自己

孩子爹

妈妈

同学甲

同学乙

老师

主任

校长

………现在是孩子不高兴,谁最有责任去用行动去改变现状呢?

家长:孩子爸爸没学习,我和孩子爸爸

王永春老师:

谁难受,谁改变!

家长:最主要的是孩子提升孩子的抗委屈能量

王永春老师:

孩子难受这件事,改变的责任主体是孩子

家长: 孩子比我难受

王永春老师:

你难受,是另外一件事孩子改变起来可能有困难,

有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帮他,

但是,你如果包办代替,孩子怎么练习,怎么长本事呢?

家长:是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心里建设不舒服 关键是怎么支持孩子

王永春老师:孩子需要你做啥?

家长:需要孩子具备能力,只说想走读。

王永春老师:

走读,可以解决啥

家长:晚上睡觉不踏实,和同学减少相处的时间  孩子是在逃避

王永春老师:孩子没说,你准备好几个做法后,要和孩子讨论,征求他的意见,你俩要商量好“作战计划”,然后,你才能行动啊

家长:孩子就给我说了,不去学校的原因,其他再说不想听。这三件事是一起的

王永春老师:

说到现在,关于吃了面包还嘴欠说不好吃的那件事,解决了吗?

家长

没有

王永春老师:

一顿饭的三盘菜,可以一起吃,但是必须分开做。说到现在,关于吃了面包还嘴欠说不好吃的那件事,

你现在有方法,解决了吗?

家长:就是您说的哪个人万一他舌头有问题,咱还用生气吗想办法给孩子逗笑,调整认知

王永春老师:

改译,参照小汤姆刷墙的故事,晃床的那个,也可以改译啊,去游乐场打秋千,还要求别人来推自己一把,现在有人主动给我  摇摇篮……你如果谢谢他,他还会继续  给你卖力气吗?我赶紧谢谢他!

家长:吃面包哪个怎么改译,没想起来

王永春老师:

这些,基本够用啦。这两件事的核心,都是:

别人有错,那是他自己吃亏

别人有错,我可以下次不理他,

反正,不需要别人犯错,我把自己气死,更不能别人有错我不去上学呀!

如果都这样,那学校里不是只剩下不好的学生啦?好学生都气得不去上学了。老师得多可怜。咱不能看着老师们那么可怜,咱一定得好好去学校上学,让老师多看见一个好孩子(我!)

家长:所言极是,总不让孩子说话的哪个,调整认知,情绪入手

王永春老师:

不让别人说话的,有当“昏君”的潜质!

明君都是广开言路,兼听则明。

人生一大幸事,就是有这么一群高人在身边,随时随地拉风地指导,看客们纷纷拍案叫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