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论语·里仁篇》第十一章,先恭诵原文——讲师 刘政耀老师 日期2021.7.30 星期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根据《说文解字》说:“怀,念思也。”意思是心心念念在想,不能释怀,始终放在心上。怀的内容,就是心里一直想的东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高低,区分出他是君子还是小人。上一章论君子当“义之与比”,本章通过“怀”的内容对比出君子之义。
【君子怀德 小人怀土】“君子怀德”就是志于道的君子,心里所思所念的是德行。这里的“土”在先秦时期,是“封土、封地”的意思,是财产、地位的象征。“小人怀土”,小人心里所思所想的是财富利益,他对德行并不是那么在乎。君子重在道德,违反道德的事坚决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不重修行,向外求名逐利,只要有钱就干,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人都追求快乐,希望远离痛苦。但是怀德、怀土的结果是什么呢?“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怀德”,结果是内心坦荡愉悦,甚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依然保持快乐;“小人怀土”,小人心里被物质欲望所束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立不安的样子。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者被动地在物质追求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积郁在心头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根据2021年权威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全球患者超过3.5亿,中国就有高达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4.2%,相当于1000个人里面就有4个抑郁症患者。
【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君子怀刑”,君子有敬畏之心,内心有道德法律约束,怕做犯法的事情。“小人怀惠”,小人想的是什么?是自己能不能够得到利益。《中庸》讲“小人行险以徼幸。”他不思虑后果,只图眼前小恩小惠,甚至置法律于脑后。法律和门锁一样,防君子不防小人,小偷真正要偷,锁是没有办法的。很多犯人非常聪明,可惜用错了地方,有些甚至是社会精英,他们精通法律,然而只是怀思福惠——处处讲利害,只要有好处就干了,甚至于钻法律空子,甚至破坏法律而不顾。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英国工会活动家、政论家托马斯·约瑟夫·登宁一段话,后传为一句名言:“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关于“刑”呢,还有另一种解释是通假字,通模型的“型”,取典范,模范之意。一个君子不仅自己修德,处处做好榜样,对于有没有利益,对自己有没有恩惠这都不考虑,而且希望带动老百姓一起以礼待人,促使天下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孝经》天子章里就有“德教加以百姓,刑于四海”。这里的“刑”,就是君子以身作则,给老百姓做德行的榜样。小人就反之,他只想自己能不能得到好处,他不想到能不能给社会做个好样子,特别今天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个人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出现在公众面前。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17亿。有些网红,根本不考虑社会影响,更不懂得“怀刑”,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赚取更多金钱,就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付出什么 得到什么】《大学》上说的很清楚,“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一个人好的财富、名声、地位,那都是枝叶花果,根本在哪儿呢?根本在一个人内在的德行,古人说“厚德载物”,没有深厚的德行,给了你再高的位子、再多的财富,必然给你招来灾祸,因为你承载不动。《大学》还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有了德行就有了民众,有了民众就有了国土,有了国土就有了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国用。你自己有德行,感召来的人也是和你一样有德行的人。这些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就会有土。土,在农业社会就是资源的意思,是增长财富的资源。追求德行修养,会带来财富,不顾道德只追求财富,只会失去财富,真可谓“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所以君子不会忧虑财富,每天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专注在德行的修养上。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摘自《论语·述而》篇)。孔子念思最多、不能释怀、最担心的四件事,是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了缺点不能改正。其中第一件事就是要号召大家提升品德修养。
【立志于心 慎独而行】 如何做到“怀德、怀刑”,避免“土和惠”的诱惑呢?从古人的经验来看,一个君子要做好立志和慎独二件事。立志就是树立高尚的理想,志向是生命的灯塔、志向是精神的支柱,志向是力量的源泉。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所制订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规矩中,首推立志,他认为最大的立志为成圣贤,成圣贤即是心地“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就是要“怀德”去除私欲,直接在心上下功夫,久久为功。君子和小人就在起心动念的志向来判别,一件事来了,你第一个念头利他还是利己,最终是你自己的目标决定的。儒家思想志存高远,以天下人幸福平安为目标,今天的我们,除了景仰,是否内心也应该立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呢?慎独就是坚守修行的品德,慎独是一种良心的反省,慎独是一种自强之道,慎独是一种守身之本。
《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谨慎小心、洁身自好,自觉遵循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做坏事。我们学习《论语》,知道了很多君子、小人的区别,不是去看别人,看看哪个是君子,哪个是小人,这对你没什么好处。关键是对照自己,反躬内省,断恶修善。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这样写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目标就象我们在飞机上的导航,而慎独则可以反省自己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飞行过程中方向大部分时间会发生偏差,但是因为有目标在,就可以随时反省修正前进的方向,最终到达目的地。君子常怀德性的增进,小人常怀产业的获得,其实就是君子、小人心目中的导航不同,我们可以常常拿君子标准来对照自己,明白自己的心念及言行哪个对、哪个不对;不对的,尽量把它渐渐净除,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这样坚持下去,必然“圣与贤,可驯致”。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什么是“怀”?你平时内心怀的是什么?怀德有什么好处?那为什么现代人很少怀德,都去追求财富呢?
2、什么样的人会坚持“怀德”呢?你准备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