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曾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相当于为自己建立了逃避生活中几乎各种苦难的避难所。”
是的,读书使人明智,读书可以为思想美容,让心灵更加精致。
3月26日9点多钟打开手机,看到清单主题营上面显示,下午八点就要解体了,也让我想起新江湖一班也要解班了。那会儿猛地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小伙伴们都那么好,真的是舍不得呀!
不过"金”说了,结束是为了最好的开始。我觉得“金”妹妹说的很对,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大群交流呀。
这个三月,说自己没成绩吧,参加了第一期主题营,在提交主题营申请的时候,自己还满怀信心地发誓,我一定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取消旅游计划。按理说也顺利的完成了,怎么会高兴不起来呢?
想了很久,也许是对自己期望太高了吧。
这时刚好牛牛连长发过来一个图片,上面都是清单主题营的伙伴们精选的好书。说五月再参加清单读书的时候,是一个月只读一本书。这个我觉得挺好的,一个月一本书的话,能把书中的精华和感悟都能输出来了吧!
原来清单主题不是一直一层不变的,它是有变化的。原来它是培养你各方面的读书能力,我感到很欣慰,真好。
读书营也是本着利他行为,有利于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是很值得推崇的。
我觉得我不适合运营,那需要天天像打了鸡血似的让自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每天要满怀激情地来做这件事,我觉得挺适合年轻一点的来做,年轻人活力四射,精力充沛。像我们的牛牛连长,还有许多做运营的小伙伴们,每天不辞辛苦的熬到半夜,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心里真的是特别心疼又感激。希望他们以后还是要多多注意身体。
我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时间对我来说极其宝贵,只想利用碎片时间多读点书,多学习点东西。找到适合自己的也挺重要。
加入行动营以来,我犹豫过、彷徨过、质疑过。但在写作道路上,却从来没想放弃过,也感谢自己没放弃。
这几个月里,我有时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另类的人,家里人以及朋友的不理解,搞得我也心烦气燥。别说别人了,连我自己都质疑自己来了,我本来就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三月我也是糊里糊涂过来了,总觉得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心里有一点心灰意冷。
还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每天又想写文章,又写不出好的文章,想读书,又读不心里去。年前借口说冬天太冷,伸不出手。现在可以写了吧,脑袋里一片空空,什么也写不出来。就这样让自己处在反复矛盾之中。
又经常处于纠结当中,比如一本书没有读完会纠结。读完了没有输出读书笔记会纠结,一天不完成群里的任务会纠结。
现在反而纠结自己写的不好,本来早上高高兴兴的写一篇文章,想着到了晚上再梳理梳理发表,然后再梳理的过程中,怎么觉得都不行了,又不想发表了。写什么都感觉像垃圾,搞得自己没有了一点信心。
不像以前,以前能见人的不能见人的我都天不怕地不怕的敢与大家见面。现在我就不行了,现在看哪一篇都觉得可笑幼稚,不认可自己了。这或许是看好文章看多了吧。
还纠结自己生意没好好做,纠结没有好好陪亲人,丈夫忙的时候,我说我一个人看店,顾不得写。等他有时间看店了,我又输不出来了,也让我很头痛,又是纠结。别人说我不行,我又纠结,又质疑自己。
有时一会儿会儿的,也觉得很诧异,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也不知道哪去了。
仔细想想,怎么没有成绩呢。写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回顾起来真觉得自己还蛮了不起,能坚持做一件事就很赞,想想2年前让女儿给我买关于写作书的时候,她还说我看不懂这些书呢。
今年让她给我买书,她就毫不犹豫的给我买了,她再也不质疑我看不懂了。
想起刚加入新江湖时热情高涨的劲头,信心百倍的给自己立下100天日更写作计划,结果连续日更了152天,写了将近20万字。虽然写的像臭狗屎,但那也是每天经过了行文思考,大都是从自己脑袋里蹦出来的,好与不好也是先练习写着呗!当初什么也不想 简单的闷着头做事反而更有利于我们做一些事情。
以前谁说我什么的,我都让他的话置身于度外,就相信自己能行,现在也不知怎么搞的,却对自己没了信心。
今天自怨自艾地把心中的杂乱思绪梳理出来,作为日后的一个参照。去克服自己心里的完美形象。
这个三月马上要过去,我想了很久,以后我还是要专攻读与写,别的什么都不想了吧。别整天神经兮兮的,这样将什么也做不成。
《写出我心》这本书中说到:“一旦你想坐下来写作,你就要有所准备接下来的五年之内你写的都是垃圾。”
我也觉得就是如此,我已经决定以后继续写垃圾文。
有两本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一坐下来就想写出一部著作,那你多半也是写不好的。拿起笔开始写,胜过所有的借口,
个人觉得看文章像是在外面吃饭,看书像是在自己家里吃饭。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心境。看文章吸收的是零碎的知识,一样能培养你写文章。看书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滋养,看书提供的是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个人觉得想写书的话还是多看书。
我现在才知道读书与看书也是不同的,看书是躺在床上或者上厕所的时间的阅读方式,是一种时间的打发,一种消遣,是随性随意自由放松的状态,也是浅层的吸收。
而读书要用心灵深处最深层的东西,去感受,去体会。看书是知识的积累,而读书是能力的积累,是培养一经通经经通的能力。原来它们也是有区别的。
余华感慨地说: "如果一个人想要从事写作,唯一的路径就是每天枯坐在书桌前,耐心坚持写三到四个小时,“只要你坐一年下来,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作家。”
我觉得像我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想学习写作,还是要耐得住寂寞,笔耕不辍的多练习几年,别的什么也别想吧。
我现在只想系统地读专业类知识书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现在看书强调自己大声读出来,一是可以加深印象,二是我不会说普通话,读出来能知道哪个字的发音不准确,能反复纠正。现在读书不求快了,精选好书来读,还要读的深、读的透,不要求数量,只要达到高质量阅读就可以。
懵懵懂懂地转了一圈之后,还是要回到初始的状态。既然自己不想逃,那就继续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好好的静下心来练习写吧!
还是很喜欢这句话:“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