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石壁,千年画
车继续往戈壁深处驶,不久后,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一侧,又突出了一个疙瘩——那一座座石壁耸立的地方就是西千佛洞了。
西千佛洞因为在莫高窟的西侧而得名。因为莫高窟又名“千佛洞”。西千佛洞是莫高窟的母窟,最早开凿于北魏,比莫高窟早五百年。在古代,每一次出使边塞,都难料生死吉凶,但 敦煌 因中西商贸而繁荣非凡,可以媲美今日的 上海 。所以无数商贾不顾大漠阻拦前仆后继来到此谋生。那些挣到钱的生意人总会出资在石壁上凿窟,在石窟中绘佛像,以积累功德,祈求平安。
在佛洞的门打开的那一刹,门外的阳光照亮窟内色彩淡雅的壁画。游客们异口同声发出了一声惊叹,但声音都很轻,好像怕过高的嗓音会震碎这精巧的画。
大家站在狭小的石窟内,却不觉得挤。立体的壁画无限地拉伸了人们的空间感。壁画画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最显眼的是如来讲经图。众 菩萨 端坐在如来身旁洗耳恭,飞仙在云上飘着听。据说在如来讲到精彩处飞仙就会撒花表示崇拜。在北魏时期的飞仙都是男人形体,身上的丝带相对僵硬,姿势也呆板;墙上另一端有一个隋朝时期画上去的飞仙,那时的飞仙发展成形态柔美、丰腴的女人,身上缠绕着飘逸的丝带。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竟能绘出如此流畅的线条,我不禁感叹画师几乎是手连抖都不能抖一下。
假如仅有如来讲经可不能称为“极乐”,快乐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歌舞娱乐。壁画上,每一位神仙手中的乐器都不尽相同,有腰鼓、长笛,还有西洋的竖琴——足见当年 敦煌 果真是中西商贸的重要枢纽。除此之外,在如来塑像背面的洞壁上还画有成百上千的小佛。小佛只画出大致打坐的形态,没有五官,被红色、绿色等色彩的佛光包围。从单个看来笔画简单,但从整体看却别有乾坤——四个色彩不同的小佛为一组重复排列,斜着看都是一模一样的佛像连成串,象征着佛光万丈。同时,也暗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未经 开化 的佛——人人皆可成佛。
佛洞内每一处的设计都极其精巧。只可惜佛的塑像已是清末加上去的,那时由于战乱等原因,壁画技艺已然失传许久,清末置入的佛像粗糙、配色大红大蓝也显俗。但听讲解员说,这里的画是可以与莫高窟里最精致的壁画相提并论的。
在当下我并没有共鸣,但是在第二天看见莫高窟后,我深切地体会到名气的可怕。人头攒动的莫高窟里,根本没有参观驻足的时间,讲解员也不可能带着大家欣赏,都是走马观花。好在画的内容、模式极其相似,若不是在西千佛洞时对壁画有一定的了解,恐怕是什么也看不懂。
可是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已不会回那孤立在大漠深处的西千佛洞。
但我仍然窃喜我没有错过,也在参观的时候仔细斟酌它的一笔一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