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本来跟我们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我们一路走过来,无论如何都留下了我们的痕迹,无论如何都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一定联系——至于那联系是否足够强,足够有意义,其实决定于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我们的恐惧。
作家毕淑敏在某大学讲座的时候,有学生问了个“终极问题”:
毕老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毕淑敏先生的回答是:
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罢?(大意如此)
如果你也曾经以为这个世界和你没关系,希望你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转变自己的观念。
不论你是否有机会,践行这个专栏里面各种其他的概念,我(李笑来老师)都希望你记住这一条:
生活的意义,是你自己赋予的。
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明星、大V,很容易让人觉得跟他们比起来,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但这只是你的幻觉而已。
相比你来说,他们也许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但是对于你的家人,朋友来说,你的存在要比任何意见领袖都重要。
所以当你情绪低落,怀疑人生,觉得世界和你没有关系的时候,请你记得翻出这篇文章来看一看。
而排名第二的痛苦,也一样,确定无疑地是个幻觉。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很少有人认真想过这事儿:
正确本身,其实很可能并没有什么价值。
当你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别人也都是正确的话,那“正确”本身的价值其实并不大,是吧?你是错误的,别人都是正确的,那倒是很可怕。
当你是正确的,可别人都是错误的,这时候,“你的正确”才具备很大的价值——不是吗?
特立独行本身的价值并不大,和正确本身一样,但,特立独行且正确,就价值巨大了。
这种利用双重维度来思考问题的方式。
你正确的程度越大,与此同时,不认同你的人越多,这样的时候,价值才很大。你很正确,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很正确,那么,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仅仅在正确程度这个维度上,你还不一定比别人“更正确”呢,更弄不好,实际上别人比你在“正确程度”上超出了一大截……
所以,你看到没有?若你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而你身边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那你应该高兴才对,而不是痛苦啊!并且,还是“越不被认同越应该高兴”才对……所有的人一生都声称自己在寻找价值,可你看到没有?当绝大多数人“不小心”找到真正价值的时候,自己根本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还要不高兴,甚至痛苦得要死……真是邪门!
为什么人们面对真正的价值之时会如此痛苦呢?因为他们衡量正确与否的方式错了,他们衡量正确与否,靠的不是逻辑与独立思考,靠的是“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从底层上来看,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绝大多数人是“表现型人格”,他们在乎的不是好坏对错,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显得好看……
。进而,“表现型人格”决定了“随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与大多数人相同”才会觉得安全……
人云亦云很轻松,独立判断很困难。
想要违背主流的观点,作出自己独立的选择,不光需要勇气,还需要智力。
这样又费心、又费神的事情,当然不容易受欢迎。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这是很睿智的原则——在这里,“听大多数人的话”的意思不是只“按照他们那么说的那么做”,而是“听听他们怎么说,琢磨他们怎么想”。
这里值得重点强调的是:
正确的巨大价值,在于它与特立独“行”联系了起来,而不是特立独“想”。
每次通过自己的推理判断,看到了正确的巨大价值之后,都不能只是想想,而是马上着手就去做。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行动力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其实在每个阶段,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独特”且“正确”的想法。而到了最后,它们只沦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马后炮”,却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正面的结果。
这个原因,不是因为它不独特,也不是因为它不正确,仅仅是因为你没有把它付诸于实践当中。
所以如果一个想法,没有正确到让你愿意为它付出行动,那说明你对它还不够有信心。
这世界给你正反馈,你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趾高气昂;相反,若是这世界并没有给你正反馈,甚至给你的是负反馈,你依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特立独行且正确”,最终,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当然,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很难做到,不然,价值岂不是无论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就可以实现的了?
“有勇有谋”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有勇”说明这个人有足够的责任心,愿意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
“有谋”说明他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简单地意气用事,做事讲逻辑。只有这种人才更有机会接近真正的“正确”。
所以有勇有谋,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看作是“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代表。
它做起来显然不容易,但是也正因为它不容易,所以它的价值才巨大。
当然经常因为自认正确的同时又不被认同而痛苦,又,也因为痛苦而做了很多“走形了”的事儿,进而吃了很多当时就能理解的明亏,以及很多很多多年以后才反应过来的暗亏……
随便举个例子:那些在课堂上挑刺的学生,很聪明,但,实际上是自己吃亏的——因为“证明自己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应该的结果。可他们当时把注意力用错地方了,乃至于最终并没有获得原本应该获得的结果——这很可能是很多人一生吃过的最大的暗亏,也是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吃过的暗亏。
许多年后,我(李笑来老师)竟然有机会分享我的经历,分享我的成长过程,却又常常想,这样“事后”(许多许多年后)才明白的道理,传递给那些尚无经历的人,其实是难度非常大的——不仅是我自己说清楚的难度很大,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方有强大的想象力,强大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一切反思的基础)……你想啊,大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元认知能力是什么呢。
然而,毕竟大多数人又是有足够的阅读训练的;然而,元认知能力又毕竟是只要唤醒就不再消失的能力——于是,终究会有一些人因为这篇文章发生改变,懂得有些痛苦其实只不过是幻觉,有些价值,之前之所以不可能获得,完全是因为自己就是那个“有眼不识泰山的睁眼瞎”……还好,毕竟,我们升级了。
“特力独行且正确”关键在行,行动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