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便接到了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大伯打给我的电话:叫我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去剃个头。在我记事儿以前,大部分时间是在他们家长大的,从小的生活便由大伯他们照顾,每年这个时候,当然也会遵照老传统,在我吱哇乱叫声中,协助理发师,完成这一“仪式”。
如今早已长大成人,大伯依旧还记着。到了办公室,随手翻了下日历,今年过了惊蛰没几天便是二月初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起关注自然和节气的变化:春、夏、秋、冬、风、霜、雨、雪、24节气、72侯。。。即便家里从爷爷辈就已转为城市户口,早已经没有了一亩三分地,但如今的我却比农民伯伯还上心:出门前望望天,看看地,对照着相应的节气寻找自然的迹象,试图发现周围的变化;下班路上,买些当季当地的蔬菜瓜果来作全家维生素的补充;大雪纷飞的夜晚烫一壶老酒,煲一锅羊肉;过年前,买一刀红纸,自己磨墨提笔写两幅春联,管它字好看难看,往门口一贴。。。。慢慢的,发现这些看似无聊举动的意义在于:用好奇的心过着平凡的生活,使自己看到许多生活的不一样。另外,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真真正正发现生活的乐趣。
细细想来,这或许便是我们所说的仪式感。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一件事。因为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它呈现出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于内心的尊重,因而也能去尊重生活。因为一场仪式,很多时候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正式与一段过去决裂。
明天便是惊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表示农历二月,春雷开始震响,大地回春,气候变暖,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昆虫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就把这个节气叫惊蛰。《素问》中将惊蛰分为三候,每一候为五天,“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景象,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春耕时期。
惊蛰三候
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为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称布谷鸟为鸠,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苍龙始现
每年阴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龙抬头的龙,是二十八星宿的四象--东方青龙的龙。二十八星宿即天文的二十八个天区,又分为四个部分,称"四象",即东苍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苍龙星座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角宿即为"龙角",亢宿即为"龙颈",依次类推。正月之前,东方苍龙在地平线之下,有"龙正蛰伏"之说。二月二起,东方苍龙的龙角会从地平线上出现,故为"龙抬头"。
虽然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星宿与节气之间关系,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遵循古人的智慧,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和感知。仪式一方面包含了对现实世界的行为,另一方面有着心的真实发散,两方面结合,于是它连通了人心于现实世界,使人的心于现实世界重合。或许这也是武侠片中所说的天一合一的境界。
所以,二月二的时候,不妨去剃个头吧,让新的一年从“头”开始,不负春光,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