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最让人怀念的童年时光在乡村。
四川的乡村是梯田状的,蜀地的新衣随季节的变换定期更换色彩。
我和秦先生很是喜欢这种乡村的感觉,只要周末便回到乡下,在小平房上摆两张躺椅,泡一杯清茶,看春天到夏天,岁月轮回。
3月菜花笑了,是亮闪闪的金黄色;4月菜籽熟了,是成片成片的土豪金;6月秧苗下地,是绿油油的水田,当稻苗刚插上的时候,隐约有水纹波动……世外田园胜似陶潜的桃源记,不乏这些大自然的画家们的身影,撸起裤脚,卷起袖子,早五晚九地穿梭在田埂上。
年年如是,我们也就悄悄长大了,长大了就爱回味从前。
美食博主李子柒,是四川绵阳人,和我家挨得不远,我喜欢看她的视频,不正是我小时候家里的那些活路和吃食吗?小孩子一放学就丢下书包,在田埂上跑着闹着,帮大人搭把手。
点玉米的时候,把留好的种子用老式的木头升子装着,开口略微大于底座,方方正正的,左手抱在胳肢窝的位置刚刚好,右手就弯腰顺着把两三颗玉米丢在挖好的低洼洼里,等待母亲一锄头刨土盖上,这是最简单的事。
割麦子、收菜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趁天没亮就拖把镰刀到地里,用最快的速度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把一两分地的麦子和菜籽收回家,挥动着手里的连杆,这种连杆是竹子做的,有点像猪八戒的钉耙,嘎吱地随轴转动。用菜子杆堆得小房子也不是没睡过?往后几天,就盼着每天太阳大一点,再大一点,把晒好的菜籽用竹筛子把麦穗和菜籽壳儿过筛,晒好之后大部分会用来还钱,留下一小部分,小麦用来磨面粉,炸葱油饼子,菜籽拿到榨油厂去榨油。
那天,我刚好回家,赶上母亲在榨油厂榨油,十几年的老设备榨取的时间也不会很久,三百斤菜籽榨取要不了一个小时,反正慢生活的农民们最不缺的是时间,但等待榨油和晾凉实在是太久了,新榨出的菜籽油上面浮着一层黄色的泡泡,像泡发的奶油,很是好看,但晾凉的过程就是要让这些奶油泡泡自然散去,所以得不停地搅动、加水、再搅动、再加水,加水的比例也有比例讲究,不可随意。
小的时候,我也曾跟着母亲去榨油,从排号到榨油,再到晾凉,基本上就是一天的时间。榨油坊里很是闷热,好几台电风扇滋滋地转个不停,这时候就会无数次地问母亲要零花钱,冰淇淋买了一个又一个,也不怕拉肚子,只觉得凉快和欢喜。
插秧子的时候,也几家邻居互相帮忙,卷起裤脚,免起袖子,下水田、放秧水、弯腰插秧,等到太阳挂的老高的时候,就赶紧回家,一大桌子好酒好菜,再一人一颗皮蛋、一罐啤酒犒劳自己……
稻花香里说丰年,夏季的夜晚是热闹且寂静的,漆黑的田野里蛙声呱呱,听得分外响亮,捕蛙人打着电筒在田沟里射来射去,院子里长脚蚊很多,没有花露水的年代就只能吹着风扇或者用蒲扇拍一拍,一家人在夜灯下,穿着新买的背心,比赛包毛豆、吃西瓜。
眼下正好下水田,但今年太旱了。从中江到罗江,这一路上的田地里都插上了秧苗,只有我家所在的泉水湾这块土地没有流水,田里的土壤快被太阳炙烤地龟裂,就差撒点孜然粉卧鸡蛋了。一眼望去,少有的几分田种是种上,却也因为干旱,苗子都快被烧尖了,焉哒哒的,正在从尖尖到叶子一点点的变黄。家门口那几十亩的青见园,也全无了生气。
家里的老式农具也有了好好休息的时候,倒在门后面,可难倒了包括我父母在内的许多农民,“这可怎么办才好”?泉水湾这地方历年缺水,像今年这样6月中旬还没打水田却是几十年难遇,难不成没得收?
办法只有一个,等!期望秧田早日进水,期望等到秋天能在院子里比赛剥玉米,再熬一锅粥放凉,炒些青椒茄子和土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