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识付费风靡互联网,以前默默无闻的人突然一夜之家成了各种大神、精英、CEO,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内容类APP都成了这些知识精英的交易平台。当然这些大咖也并不是一夜之间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家都是因为多年的积累才有了现在的光芒,我也不是反感这种风潮。
知识变现可以使人们更有产权意识,更尊重知识,更愿意学习。
只是这么多的只是产品,你会选择吗?
既然是产品,肯定有优劣之分,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分别。
你买了那么多99元两杯咖啡的课,看似很便宜,但是你都能学的过来吗?都是你真正需要的吗?
怎么感觉像进了10元店有捡便宜货的嫌疑......99块只能给你开个门,让你在门口看看,进不进去还是要看你自己,其实就是个入门费吧,你想想,你真的只是想在门口看看吗?
拽回正题,其实我是想写写我对读书平台的看法的。就我目前浅薄的见识,我只知道有得到、樊登读书会和湛庐阅读。湛庐阅读只加了公众号没有下载APP体验,所以暂不评论。
早先是一个朋友推荐我加入樊登读书会的,说是有很多亲子教育的书,很好很实用,当时一听要收费也就避而远之。之后偶尔听到经济之声的一个节目叫华商启示录,那一期正好是樊登读书会专辑,在樊登有点强势但是更有说服力的演讲下,我动心了,下了APP试听了两天我就着急的付费买了会员。
樊登作为非常有经验的讲师、培训师、老师、主持人,口才相当了得,说的话让人倍感亲切又有点小幽默。再加上他博览群书,知识储备量肯定不是一般人能及。口才好读书多这应该是现在大咖们的基本属性吧。
樊登一年读50本书,目前大概是100多本书,就数量而言,一周一本的速度远不及得到一天一本,每本的读书时间是40至60分钟,差不多一堂课的时间。得到一天一本,每本书大概20多分钟;从听觉上我可能已经先入为主的适应了樊登的声音还有说话的节奏,而得到每本书的读书人我都不认识,除了逻辑思维这个栏目是罗振宇自己说的,带有强烈的抑扬顿挫的个人风格。
同一本书,比如最近流行的《刻意练习》,得到解说了25分钟,樊登解说了分钟,樊登的讲解通俗易懂,应该说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把道理讲出来了,过程很顺畅,后面还有这本书的思维导图,帮助更好的理解本书。而在得到听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有想要按暂停想一想的时候。
樊登在华商启示录里说,虽然很多人觉得听书会折损读书的效果,毕竟每个人读书感受不同,但樊登读书会让更多的人读起书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比起只说不做只说不读的人,读书会这件事做了比不做好太多了。
得到推出一天一本书,一年就是365本书,再加上他自有的其它栏目,逻辑思维、李翔知识内参等等,这个APP感觉内容太多了,看标题,哪个内容我都想看,但是那个内容都只是浅浅的几分钟。如果连着听逻辑思维,我最后感觉什么都没得到......
我不是樊登的托儿,也不是得到的黑粉,我只是觉得知识可以成为商品让人们消费,但好的知识要让人们消费的舒服最好。一周一本我可以慢慢吸收,闲时还可以看纸质书反复消化以前的书,如果知识产品跟超市一样什么都有,我还要花精力去选择。
像我这样的知识小白更适合樊登这样的方式学习,就像一顿可口的简餐,吃的舒服好消化。而得到里面的知识就好像一个个豆子,吃多了会消化不良。
历史上任何新兴产业都会有大量的人效仿,然后批量生产,然后就会形成市场泡沫,我不禁要怀疑罗胖有打造知识产品泡沫的嫌疑.....我们每天要工作、要生活,碎片时间还要给了学习。碎片时间消化本不好消化的知识岂不是浪费?也许有人更适合得到这种点豆式的学习方式吧。
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信息互联的时代,希望我们也能掌握最好的学习输入的方法,让自己不断提升。
无戒365训练营,成就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