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过前一天的自由书写,我释放掉心中很多愤怒,无力,而且,对于公公经常喊叫,也找到了应对办法。
今天,公公因为婆婆关门太重而大喊,就不知道轻点,这么使劲干啥?
当时,先生和公公都在外屋地(农村的厨房,直接通到户外),我就问先生,怎么了,刚才妈关门太用力啦?爸怕把门弄坏呀?
我借由跟先生的对话,去了解公公愤怒背后的原因。
先生好像很理解公公,他说,可不是吗,这个门都已经老旧了,玻璃都要掉下来了。,妈还使那么大劲儿。
不知道婆婆有没有听到我们的对话,如果听到,或许她也能知道,公公这样的语气,不只是责怪她,核心是担心门坏了,玻璃掉下来。
2
我赶上几次,听见公公对婆婆发脾气。婆婆找不到蔬菜了,去问公公,公公没好气地说,竟乱放东西,都没个地方。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次被公公批评训斥之后,婆婆都在公公看不到的房间里,一边干活,一边骂上几句,发泄内心的愤怒。
起初,我上前去倾听一下婆婆,问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婆婆就越发骂得凶了些,狠了些。还说一些无奈的话,我在这个家竟受罪了。
公公在另一间屋子里,我不知道要如何支持婆婆,只好沉默。
也许,沉默是当时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是他们几十年以来形成的相处模式,我做不了什么,改变不了什么。
但是,有十来天,听到公公训斥婆婆,我就气愤。看到婆婆只是背地里偷着骂公公,根本不去当下反驳,也不过后沟通,我也气愤。
于是,我心中的气愤就越来越多,对他们这样的模式充满质疑和评判,没有沟通,没有理解,平时又没有交流,只是讨论一下一日两餐都吃点啥,也太憋屈了。
公公难道就不能好好说话吗?虽然我的头脑知道,他为什么不会好好说话,他的原生家庭的故事,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可就是无法理解他。
还有,我的婆婆,她不为自己发声,公公训斥她,她就忍着,明明心里气愤,嘴上不说,背地里骂个痛快。即便偶尔辩驳两句,也是音调太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我也无法理解她。
直到我自己憋得崩盘了,在儿子面前,以及先生面前,发了一通脾气。特别是单独跟先生发脾气的时候,我是带着觉知的,有点扮演一个“愤怒的人”的感觉,借着这个机会,把身体里残存的愤怒和委屈,都释放出来。我用高调值跟先生抬杠,攻击他,表达我的愤怒和委屈。他被我的气势压下去了,躺在炕上看手机,不回应我。偶尔提醒我小声点。我说,不必小声,我这是用吵架来练声呢。
我释放掉了积压的情绪,看着他又没有太多语言来反驳我,词汇量积累太少,我有种占了上风的得意。
所以在后来的书写中,又找回了内在的平静。当时,就想到,再听到公公训斥婆婆,我就去核对,去好奇,去问问公公到底在气愤什么。而不是只看到他表面的行为,也去看看他背后的需求。
这次,还真的做到了。
3
一点一点来,先保持好自己的状态很重要。在这段跟公婆相处的日子里,又是在我非常不自在不舒服的农村(我的娘家也是农村,却让我舒服又自在,这个部分也值得好奇),能回归平静实在太不容易了。
道劫并降。虽然从表面上看,每次来婆婆家都像是在历劫,外部环境和关系环境都太不舒服了,甚至特别难受。我的情绪也会被放大,放大,最终通过某件事情爆发。
但是,从内在成长来看,触底反弹,烦恼即菩提,我总会从这样看似痛苦的经历中悟道,聆听到很多内在的智慧之声。
比如,从公公的身上,我看见了先生的影子。从婆婆身上,我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曾经,先生跟我的相处模式,与公公婆婆并无二致。只不过,我有幸走上了内在成长的道路,有了觉知。身体里还是隐藏着那些曾经对先生的愤怒。
因为我的内在有愤怒,有委屈,才会被别人的愤怒和委屈点燃。如果,我的内在是平静的,如一面清澈的湖,或者干净的镜子,只会如实地映照别人的愤怒和委屈,不会被扰动。
这些扰动,也是助缘,来帮助我成长的,帮助我看见自己的。而不是来找我麻烦,给我制造痛苦的。
没有无痛的成长。而跨越过来之后,痛苦也就不被定义为痛苦了,不过是一种体验,一次唤醒。
《冰雪奇缘2》中,艾莎勇敢走进迷雾森林,发现了她父母遇难的真相,以及破解森林封印和解救艾伦戴尔王国的办法,最终,迷雾散去,阳光普照。
走进迷雾,才能走出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