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具体应用体现在艺术作品设计方面的应用,在影视动漫发展中的应用,在电子游戏发展中的应用,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技术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发展空间
数字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驱力
数字媒体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变革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特性?
知识型与智能性:文化创意产业有典型的高知识性和智能性,如电影、电视就是采用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其与多媒体融合而实现的。
附加值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实体作品较少,但是涉及的技术都非常高端,产品价值也要明显高于普通产品与服务。
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属于新兴产业,但是它的穿透力很大,能够促进很多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了全方位立体的信息传播媒介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劣势: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宽发展渠道与空间的同时,也为文化创业产业的成长道路埋下了陷阱,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哪些内容无法用数字媒体化来表达?
传统文化中的手工制品,触觉和质感是无法用数字媒体化来表达的
请试着从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对六篇文章给出你的看法。(他们的角度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六篇文章大多数相同的点在于都在阐述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推动作用,两者之间处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出发的角度不同,
《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发展的关系》和《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倾向于数字媒体艺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论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和《解读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陆健更倾向于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媒体艺术。
论文排序:
1.《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邱志斌
2.《解读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陆健
3.《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陈韵宇
4.《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发展的关系》石东平
5.《论数字媒体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刘洋
6.《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李妍钰
六篇自己课题研究相关文献:
[1]温子燊,刘萤.基于Unity3D引擎的VR用户交互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03):60-61+64.
[2]白雪. UI设计在VR体感交互中的运用(3DUI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7.
[3]代碧娜,王世耕.基于VR技术的虚拟作业的实现[J].广西轻工业,2008(10):91-92.
[4]王皓. 基于VR技术的商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20.
[5]施畅.VR影像的叙事美学:视点、引导及身体界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06):80-87.
[6]刘炼.VR界面设计模式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1):138-139+155.
我的艺术观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只要我们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作艺术倒也无妨。事实上,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膜拜的偶像。要是你说一个艺术家刚刚完成的作品可能自有其妙,然而却不是艺术,那就会把他挖苦得无地自容。如果一个人正在欣赏绘画,你说他喜爱的画并非艺术,而是别的什么东西,那也会让他不知所措。
实际上,我认为喜爱一件雕塑或者喜爱一幅绘画都有理由的。有人欣赏一幅风景画是因为让他想起自己的家乡,有人喜爱一幅肖像画是因为让他想起一位朋友。这都没有不当之处。我们看一幅画,难免回想起许许多多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只要它们有助于我们欣赏眼前看到的作品,大可听之任之,不必多虑。只是由于想起不相干的事情而产生了偏见,由于不喜欢爬山而对一幅壮丽的高山图下意识地掉头不顾,我们才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的厌恶,破坏了本来会在画中享受到的乐趣。确实有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会使人厌恶一件艺术作品。
我认为,我们只要借助于自己的体验,就能够理解这一点。当然我们完全不是艺术家,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问题跟艺术家生涯中的问题毫无相似之处。比如搭配一束花时,要掺杂、调换颜色,这里添一些,那里去一点儿,凡是做过这种事的人,都会有一种斟酌形状和颜色的奇妙感受,但又无法准确地讲述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样的和谐。我们只是觉得,这里加一点红色,花束就焕然改观,或者觉得那片蓝色本身还不错,可配上其他颜色便不“协调”。而偶然来上一簇绿叶。似乎它又显得“合适”起来。我承认并不是人人都这么仔细地摆弄花束,但是几乎人人都有力求“合适”的事情。它也许仅仅是给某件衣服配上一条合适的带子,或者不过是操心某种搭配是否合适,更或者是给食物摆盘。是的,无论它们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会觉得增一分或者减一分能破坏平衡,其中只有一种关系才是理所当然的。
一个人为鲜花、为衣服或者为食物这样费心推敲,我们会说他琐碎不堪。因为那些事情不值得如此耗神。但是,有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是坏习惯因而常常遭到压制或掩盖的事情,在艺术世界里却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永远要极端“琐碎”, 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我们简直无法察觉的色调和质地的差异。而且,他的工作比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事情要远为复杂。他所要平衡的绝不止两三种颜色、外形或味道,他的画布上有几百种色调和形状必须加以平衡,直到看起来“合适”为止。一块绿色可能突然显得黄了些,因为它离一块强烈的蓝色太近——他可能觉得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刺耳的音符,一切都被破坏了。他必须从头再来。他可能为此苦恼不堪,也可能苦思冥想彻夜不眠,或者整天伫立在画前想办法,在这里那里刚添上一笔颜色就又把它抹去,尽管你我根本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然而,一旦他获得成功,我们就都觉得他达到的境界已经非常合适,无法再做些微的更动——那是我们这个很不完美的世界中的一个完美的典范。
了解艺术就要了解艺术史,即建筑史、绘画史和雕塑史。我认为对这些历史有所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要使用某种特殊的创作方式,或者为什么要造成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毕竟,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能磨锐我们识别艺术作品特性的眼力,从而提高我们分辨细微差异的感受力。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来学会怎样欣赏艺术作品,大概是一条必由之路。
理解艺术永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尚待发现。面对伟大的艺术作品,似乎每看一次都是一种面貌,好像跟活生生的人一样莫测高深,难以预知。它是一个自有其独特法则和奇异经历的动人世界,谁也无从彻底了解,因为谁也没有臻于此境。我们要想欣赏艺术,也许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清新的头脑,随时捕捉它的每个暗示,感受它的每种潜藏的和谐,特别要排除冗长的浮夸辞令和现成空话的干扰。这就是我的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