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
她是这般形容自己的处境的,带着笑,似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漫不经心。
我知道,有些故事是刻在骨子里的,哪怕提起也会伤筋动骨,不然她不会察觉不到自己的手指被掐出了红红的印记。
看过了太多故事,听过许多故事,我以为有故事的女人都会是一般模样,风情万种,放荡不羁,悲从中来的内心何以宽慰呢,面对外界无非用脂粉去掩饰这份脆弱,麻痹自己的凡物就是烟酒了。
可是眼前的她,穿着朴素,不施脂粉,丢在人群中,甚而有些普通。若不是她亲口讲述,我是万万想不到的,她曾经历这么多。
她的开场白让我震惊,“大学时期看过陌生女人的来信,对于这种爱我是赞赏的,我觉得我像极了她”我能感受到她的那份甘之如饴。在外人看来的苦不堪言,于她而言实则是甘之如饴,她是享受这一份给予的吧,又或者是“乐在其中”的。就如茨威格笔下的她哪怕爱的苦不堪言,血肉模糊,她依旧会无怨无悔,她亦是,不然怎么会明知是迷途,非正道,还依旧奋不顾身呢。
唤她青稞吧,在自己30岁的这一天,青稞终于决定放下那个人,这是一种如何的“豁达”呢,她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来沉沦,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来遗忘,又或者,她根本忘不了。这份执着我不知如何评价。
青稞于他结识于愚人节前夕,想来就是个愚人的故事。每日传来的关心,对事物的认知不谋而合,她欣喜,她视他为此生难得,再后来发现他们间横亘着巨大的阻碍,注定只是一场擦肩而过,起初只是因为不甘心,天真地以为凭一己之力可以寻得光明。就这样,一步一步,故事俨然发展成她无法控制的境地了,就像是陷在了泥淖里,越是想要逃离,就会被困得越深。她形容自己是饮鸩止渴,忍不下放手的难熬,所以选了个飞蛾扑火的结局。
我问道,“那为什么偏偏选在今天呢”,“今天”,她冷笑一声,我的生日,他的婚礼......”,她终于忍不住了,嚎啕大哭,我上前给予拥抱。怎么会不难过呢,同一个日子,于他而言是新生,牵起另一个她的手敬各方来宾,于她而言却是死去,他选择了埋葬她,她又怎么追寻光明呢,这样的对比已然是一种绝望了,我知道此刻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我只能抱紧她,给她仅有的温暖。
她哭着哭着哼起了歌,“在没风的地方找太阳,在你冷的地方做暖阳,人事纷纷,你总太天真,往后余生,我只要你......”
她啜泣着“为什么这首歌于我而言是遗憾呢,不会满怀期待,却又难以忘怀,往后余生再无你了......”
是啊,袒露在这样的清醒与麻木中
腔调又如何不悲凉呢!
往后余生,愿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