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156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对孩子的智慧、思维启蒙得越晚,孩子就越迟钝、越难以教育。非常遗憾,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我们的老师却往往忘记了,而家长一般又不了解。至今还有不少家长极为错误地坚持:上学以前不需要教孩子什么,就让他的脑子像一块干净的黑板,连一个字母也不要有。于是,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上学以后你就知道了。
——(《睿智的父母之爱》,第71页。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萤火虫微语主持:朱永新
现在我们有一个误区:在批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同时,把对儿童的智力开发与思维启蒙一起像倒洗澡水一样抛弃了。其实,“小学化”固然不对,不该把学习的任务前移,让孩子们机械地学习和背诵记忆;但自觉地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启蒙不仅没有错,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我一直认为,儿童在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学习,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我们经常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正如蒙台梭利所发现的那样,不仅儿童的语言和书写能力经常被成人低估了,儿童学习和吸收新知的能力也经常被我们低估了。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早上好啊!
当我们凝视一个婴孩澄澈的眼眸,常将其视为一张未经涂抹的白纸,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然而,苏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爱》中的告诫,与朱永新先生的主持微语,如同一声惊雷,击碎了这种看似美好的“空白论”。那句“上学以前不需要教孩子什么,就让他的脑子像一块干净的黑板”,并非教育的智慧,而可能是一种代价高昂的误解,它无形中推迟了儿童智慧与思维的觉醒时刻,使其错失了心智发展的黄金花期。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浪潮,其剑锋所指的是那种违背儿童天性的、机械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它要求幼小的孩子正襟危坐,枯燥地背诵拼音、算式,进行超前的书写训练。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透支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扼杀的是其想象与创造的火种。然而,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将“小学化”的洗澡水与“智力启蒙”的婴儿一同泼掉。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教”与“不教”,而在于“如何教”。
儿童的头脑,绝非一块被动等待书写的“黑板”,而更像一颗蕴藏着无限生机的种子,它迫切地需要适宜的阳光、水分和土壤,才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蒙台梭利的发现揭示了这一真相:儿童拥有一种“吸收性心智”,他们像海绵一样,在看似无意的活动中,全盘吸纳着环境中的一切信息,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在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状态下的本能行为。当孩子指着夜空问“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时,当他拆解玩具探究内部奥秘时,当他沉浸于沙水游戏构建自己的城堡时,他正在进行最严肃、最有效的智力体操。此时,若我们以“上学以后你就知道了”将其搪塞回去,无异于亲手关上了他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冷却了他求知的热情之火。
真正的早期智力启蒙,其精髓在于“无为而教”,它摒弃了刻意的课程与考核,而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要求我们成为孩子探索旅程中的“守护者”与“同行者”,而非“指挥官”。从小外孙女的成长历程我体悟得越来越深刻。
首先,它要求我们成为敏锐的观察者,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当孩子对符号、文字表现出兴趣,指着路牌问个不停时,便是文字启蒙的良机;当他对数量关系产生好奇,在分发水果时计较多少,便是数学思维萌芽的时刻。此时,顺势而为的引导,远胜于日后刻意的教学。我们可以在亲子阅读中指认简单的汉字,在游戏中进行数量的比较与分配,让学习在毫无压力的情境下发生。
其次,它要求我们成为环境的创设者,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精神营养”。 一个充满书籍、绘本、积木、拼图、自然材料的生活空间,本身就是最好的启蒙课堂。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引发他对情节的预测与对人物的共情;陪伴他进行搭建游戏,鼓励他解决结构不稳的难题;带他走进自然,观察昆虫的习性,感受四季的变迁——这些活动无一不在锻炼着他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它要求我们成为耐心的对话者,珍视并拓展每一个问题。 孩子的问题,是其思维运转的直接体现。面对“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不应提供标准答案了事,而应通过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呢?”来激发他的思考,或者与他一同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将问题的探寻过程变成一个合作探究的项目。这个过程,远比一个现成的答案更有价值,它传递的是一种求知的方法与态度。
总而言之,对儿童的智慧与思维启蒙,起步越晚,我们所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效果也往往事倍功半。正如一棵树,在幼苗时期加以恰当的引导和滋养,方能长得正直而茁壮;若待其枝干定型,再想修正,便极为困难了。
让我们摒弃那种让大脑保持“空白”的陈旧观念,转而拥抱一种充满智慧与爱意的“浸润式”启蒙。它不是要将成人的知识体系过早地压负在孩子肩上,而是要去唤醒那个沉睡在孩子体内的、充满潜能的“巨匠”。在看似轻松无痕的日常互动中,在游戏与探索的欢声笑语里,我们播下的是一颗颗思维的种子。我们深信,在生命最初的这几年,用爱与智慧悄然点燃的心智之光,终将照亮孩子未来漫长而宽广的人生道路,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睿智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