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二】感想
在前面释迦摩尼已经讲解过这个内容,也就是如果用满三千大世界的珍宝来布施,这个福德是很多的。但是因为实际上不存在福德相,福德相只是表象,所以释迦摩尼才说福德多。因为福德是无相的,所以才说福德不可思量。这样布施是很自然的行为,如果执着于布施相、福德相,反而会偏离本性。
【三】提问
1、福德是什么?
福德是因果规律的作用结果,也就是对外布施好的东西,自己也会因为因果的作用而获得某些结果。这样福德就是这样的存在。有人会比较建议积阴德,也正是因为阴德是默默的做的好事,这些存放在那里就能够对自己有一些好的结果,可以帮助自己去逢凶化吉。关于这方面具体的作用,如果要实际的去体悟它的神奇之处,还是需要有深层的实证才行。
2、福德的多少?
如果只是以表象来看,福德似乎是可以去衡量大小的。但是却很难去衡量,财布施可能还可以根据数量来评判,但是不通过数量的整体效果却很难去衡量。还有法布施,有些作用可能是持续很长时间的。所以这种福德的比较是很难的。对于个人而言,他能够去有所布施就是很不错的事情了,根本也不需要去比较福德的多少。如果是心里想着去布施福德才去考虑做某些事情,那这个也还是不够合乎大道。
3、福德的本性?
释迦摩尼在金刚经里讲的一直都是去认知本性,本性是无相的,布施相、福德相都只是表象,根本的是无相可言。因为不住于相,所以才说福德是很多,不可思量的。这样不住福德相,这样布施就是比较好的。而个人常见的执迷,比如说法相、布施相都是阻碍人悟道的东西,应该要舍弃它们。
因为不住相的话,个人的内心会清清静静,这样如何来为人处事也都是清清楚楚的,这样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也都是合乎本性,自然的顺从因果的。所以就是先这样继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