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把子肉、东坡肉……,每个地域的叫法不同,做法也各有差异。说起这个陌生又很熟悉的美食,真是能勾起一串的美好回忆。
家乡盛产铁矿,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大约八零年代,国家成立采矿队,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在小山村的边上修建了水库、铁路、食堂、浴池……等等,宛如一个小城。从此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不再沉寂。
自此之前,没有见过成群结队的卡车、没有见过拉笛喷烟的火车,不知道一起吃饭的地方叫食堂,一起洗澡的地方叫浴池,更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
常听表哥说起,那时最喜欢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当小跟班,跟父亲下水学游泳、摸鱼……,上采矿队的食堂吃红烧肉。每次提到这一段,表哥总是情不自禁,相信这一段在他的人生当中也是一段相当美好的回忆。当时,父亲带着表哥帮了队上的忙,队上的人非常感谢,执意要留下他们吃饭,拗不过,只好作罢。赶上队上吃红烧肉,肉切薄片、色泽艳丽、肥瘦相间,没有其他的配菜,满满当当的一小碗,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真是香甜松软、入口即化。一碗肉就上两个白面馍,片刻之间就被消灭掉了,真想再盛上一碗,好好过一把瘾。每次听到这一段总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当真是意犹未尽。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材很容易买到,味道却和那年差了很多。思虑原因有二,一是食材不似当初那般纯,没有听说过瘦肉精、没有听说过注水肉,那时的猪吃的是带露珠的新鲜草料,没有吃过搅拌的饲料。二是那时的人是真的穷,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不常见才会想念。
闲暇时会做一顿红烧肉,上超市总也挑不出中意的五花肉,总是肥肉很多,很油很腻。
肉洗干净、架上冷锅、肉皮带肉烫上一烫、拿刀刮净、用水冲洗干净、切方块。冷水架锅放肉、放入葱姜蒜、加入少许二锅头更佳、水开之后撇出血沫、把肉捞出、清水洗净。冷锅放少许水加入冰糖、小火熬糖色、熬至棕红色即可,放入肉块煸炒、均匀上色。加水没过肉,放入包含八角、茴香、肉蔻、少许绿茶的佐料包,烹入少许白酒,大火烧开,中火转小火、慢慢炖一个小时。霎时,香味扑鼻、满屋飘香,大火收汁即大功告成。
吃红烧肉当然要配上米饭,米饭的成败决定这一餐饭的总体体验感。米饭要选长粒的香米,用柴火蒸的米饭最香,盛完米饭还可以把锅巴铲出,制作另外一道名菜—锅巴肉片。用电饭煲就更省事了,米淘上两遍,加水没过米一指节半,等待蒸熟即可。蒸出的米,有规律的立在锅中、粒粒绽放,像是一件艺术品。
一口米饭一口肉,给个总统也不换。汤汁浓郁、沁入米饭中间,与洁白的米饭混为一体,一勺米饭入口、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