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夏忙结束后人们都会去地里拾麦。清晨天还没亮,大人就带着孩子,拎着蛇皮袋子,拢子,背着背篓,带着干粮出门了。那时候收麦靠镰刀割,麦茬地比今天收割机作业要整齐地多干净得多,在麦茬中间,只要仔细寻找,总能找到散落着的麦穗。
拾麦穗不能穿凉鞋,怕麦茬扎脚,明面的麦穗往往被主人在收割后就拾完了,只有蹲下来,才能在麦茬缝隙麦草叶子里,发现遗漏的躺着的或被踩进泥土里的麦穗。因此,半天下来人便腰酸背痛,但看着拾到的一堆堆麦穗,身体的疲惫和痛苦便顿时被忘却到了脑后。
人们一出去往往大半天,如果当天收获大拾得多,拎不完背不动,便会在地头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就地揉麦,干的麦穗用棍子敲用脚踩,湿一点的就直接用手搓,搓揉后的麦粒,最后还需要一把一把抓起来再从空中溜下,借住风扬去麦粒中的混杂着的麦草皮,没风的时候,就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个扬麦,一个用衣服或簸箕扇风……
最先几天拾来的麦,品质好可以和收割的一起归入粮仓,随着时间推移,越往后拾到的麦品质就越差,颗粒瘪,出芽,甚至带有发霉的迹象,这些麦拾回来后,清理干净,装在蛇皮袋自己,用来换西瓜换蔬菜。大人们也会把我们小孩子拾的麦单独收拾起来,根据多少,奖励几块钱,或者买一个圆珠笔作业本之类,那种收获的开心,只有在拿到奖励的那一刻,才能深深体会的到。
今天,夏忙过后,很少有人去拾麦了,特别是年轻人,在外干一天活,远比拾麦要收获的更多。但老人们依然会蹒跚在麦茬地里,拎着袋子,仔细的寻觅遗落在田间的麦穗,他们捡拾起来的,是对土地,对庄稼,对自己一生,深深地厚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