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1日起,机关单位开始进入夏令工作时间,这意味着工作日的午餐和午休时间有了一定幅度的延展。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感到,幸福指数上升的同时,不少烦恼也会随之而来。
壹
这不,同事A吃完午餐回到办公室,吧嗒吧嗒的走路声吵醒了刚刚进入睡眠状态的同事B。殊不知,同事B昨晚熬夜起草了一份工作报告,本打算中午迅速吃完饭好补眠一下,却被同事A的“视而不见”给搅和了,空气中弥漫着两人对视时的尴尬。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同事A和B都进入午休状态了。这时,同事C打来电话,办公室的座机响起,躺下来的A和B都不太乐意起身接电话,任凭电话响个不停。好不容易座机不响了,简易躺床边手机铃声又响起,B拿起手机一看是C打来的。B在准备按下接听键前,与A的眼神又一次尴尬地交汇了。
贰
为了避免上述尴尬和烦恼,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工作中的“静”与“动”。午休时间,走路需要“蹑手蹑脚”,千万不能“偷”走他人宝贵的休息时间。如果可以,非工作时间尽量减少电话联系,或在拨打电话前发送一条短信抑或微信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接听。这些细节性的动作,是站在他人立场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背后蕴藏着一股“同理心”的力量。
叁
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多数时间,需要的是“静”。敲打键盘轻一点,接听电话小一点,交流谈话远一点,这是文明的象征,也是尊重的体现。再比如,办公室还有很多工作是具有保密性质的,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保持“静默”即可。作为综合服务保障部门,办公室还会经常碰到突发事件、紧急公文、紧急会议,这时候需要的就是“镇静”。参加或列席党代表选举会议、民主集中制会议、办公会议等重要会议时,需要始终保持手机处于静音状态,更不适合玩手机,当下需要把“肃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肆
而在另外一些场合,需要的则是“动”。打招呼、搞服务、抓落实,需要的是“主动”。会议进入研讨交流环节,主动发言是“识时务者”,发言内容做到“动听”尤佳;上级通过微信交办任务时,主动回复“收到”是“潜在靠谱者”,第一时间反馈办理结果或进展情况更显“动人”;看到工作中出现失误时,主动“补台”是“有担当者”,如此更有助于办公室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
总而言之,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工作,需要动静结合。一言以概之,那就是该静时就静,该动时就动。祈愿所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能“静享”办公室工作的乐趣,在上传下达、沟通内外、协调左右中收获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