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这是几千年遗传下来的中华民间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渐渐也成了一道民间美食。粽子也和月饼一样,成为一个传统食品的大行业。五花八门的口味,精美极至的外包装,从外形有羊角粽、斧头粽、牛头粽,从叶子上有芦叶粽、箬叶粽,从口味上有肉心粽,板粟粽,红豆粽,蛋黄粽,五花八门,应有俱有。只要你想吃,拿起手机轻轻一点,网购快递立即给你送到家,人们能天天过端午节,天天都能吃到美味可可的粽子了!
昨天,谢宛华在老家采摘了许多新鲜箬叶,见到这么新鲜的大箬叶,尽管还没到端午节,改革和我就动起了包粽子的念头了。今天一早我和改革去城南市场买了十斤泰国长糯米,五元一斤,又买了两卷卡子线。让小娜在厨房里把箬叶在幼儿园食堂的大锅里煮好,並把糯米淘好,抓了两把红豆在里面,我和改革就开始包粽子了。
包粽子我和改革均是行家里手,下放农村时,每逢端午节,我除把家中的粽子包好,还东家邀,西家请,因为大家知道我包的粽子不但美观,而且紧。特别是冷的白米粽子,轻轻一口咬,几道牙印都能显示出来。我特别喜欢吃那白白的,糯糯的,软软的、冷冷的、香香的纯米粽,那味儿绝对正宗!
回城后,多年不包了,但这手艺还没丢。抽上一张大叶,配上一张小叶,卷成圆柱筒状,放入一根筷子,抓上两把糯米,用筷子轻轻把米捣实,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用力卡住粽腰,再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尖用力一压,把多余的箬叶折过来,盖上粽子口,再一折封口,用大拇指和食指一挤形‘成个三角形的粽头,在粽子的腰和头上斜系上一道麻线,用牙咬往线瑞,用右手紧紧扣住线的另一瑞,打上一个活结。一个长长的,美观的羊角粽就包好了!
十斤糯米,我和改革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包完了。小娜负责结成五个一小串,总共包了百余个粽子。下午让小娜放入食堂大锅中,放满水,慢慢用小火煮起来,捂上一夜,明天早餐就能吃上散发着箬叶清香的端午粽了。
新鲜的箬叶,上等的糯米,红红的相思豆,包粽的两高手,且融入对春秋时代楚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片深深的缅怀,让大家一饱口福。
特咏诗记之:
尖尖羊角粽,
散发箬叶香。
雪白精糯米,
红豆诉相安。
屈子魂安在?
梦萦汨罗江。
中华传统节,
端午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