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并非是仁慈的,它一视同仁,把万物都当成祭祀用的祭品。圣人也不是仁慈的,他们会把芸芸众生当成祭祀用的祭品。
简而言之,在圣人和天地眼中,任何人都是不分贵贱的。不论你是有钱人也好,还是没钱人也罢,反正都活在天地的范围里面,不会说能够千秋万代。
对此,很多人会说,难道这天地万物,就没有感情了吗?难道这世间就不存在善恶了吗?既然圣人和老天如此无情,那我们修身养性,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一切都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无情,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的感情,则蕴含于对于人性之善的发掘当中。
老子继续补充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天道,看似没有亲疏远近之分,但它一般会照顾那些最为善良的普通人。以“善”为主,以“德”为先,这才是大自然的正道。
要知道,老天爷最偏爱的,往往是有这些特征的人。
02
老天爷最偏爱的,往往是“苦而不屈”的人。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普通人要想认清生活的真相,就需要承受无数的苦难和折磨。或许,一步一重天,一步一个劫难,那是很常见的事儿。
只不过,在人生的磨难面前,又有谁能保持百折不屈的心态呢?很遗憾地说,90%以上的人,都只会在失意中沉沦,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如此,他们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反观三国时期的刘备,虽然个人的能力一般,但他的心性异于常人,五次创业,五次失败,但依旧坚持了下来,根本没有一丝气馁。
也就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所以他遇到了诸葛亮,创立了蜀汉,走了上坡路。
人这一生,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好运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是,你会明白,命运垂爱的,永远是那些历经磨难,而又内心怀光的人。
03
老天爷最偏爱的,往往是“不改底线”的人。
人性以及原则,往往都没有上限和下限,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变化以及调整罢了。好人,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选择变恶,而坏人,也会因为一时的不幸而选择更坏。
那些在不幸面前,改变自身原则的人,往往只能堕入到深渊当中,眼前只剩下黑暗,而看不到任何的光明。
要知道,在这个世上,有些原则是要坚守的,而有些底线是不能改变的。
就拿做生意的老板来说,你觉得是捞快钱的人混得长久呢?还是坚持商业原则,有品有德的人混得长久呢?
有句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你的好,你坚持原则的道德,那是能够被人们接纳的。这个时候,你做任何的事业,都不会遇到太多的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要坚信,不改变做人善良的底线,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04
老天爷最偏爱的,往往是“知足且不求满”的人。
曾国藩给自己的书房取了一个名字——求阙厅。
所谓的“阙”,就是缺点的意思。在曾国藩看来,求“阙”,就是做人不能完美,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缺点。
不完美的一切,才是正常的。而完美的一切,才是异常的。
说得难听一点,表现得越是完美,越是圆满的人,越早离开。就像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就像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周瑜,都早早地归去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水满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它就会溢出来。而月亮充盈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它就会逐渐变得亏损。有阴有阳,有盛有衰,那才是大自然的定律。
其实,在做人这件事上,我们没必要求完美,知足常乐,普普通通就好。这般活在当下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05
老天爷最偏爱的,往往是“不强求”的人。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年轻人向上天祈祷,希望自己全家福禄寿齐全,而且大富大贵,有权有势。
上天听到了他的话后,只回了一句:“如果真有那么好的人生,为什么我要让给你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很多东西,包括福气,那并非是强求而来的。适当拥有,不求多,不求满,那才是大智慧。
试想,这大自然的生物,都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那我们又怎么可能强求太多呢?该属于我们的,永远属于我们。而不属于我们的,哪怕我们再强求,也没有用。
有道是“人生有数,枯荣有度。”
做人,顺其自然地活着,那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儿,不需要想太多,也别强求太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