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众网 欧阳杏蓬散文《乡关 大地之灯》《当天涯不在》《南漂记》出版_即时新闻_大众网 (dzwww.com)
《乡关 大地之灯》,立体书写宁远大地,亦是在家乡大地上书写。该书收入《我们宁远》《舂陵弟子今安在》《清水桥初录》《鲤溪》《太平》《冷水不冷》《千年院子平田 天下欧阳第一村》《村庄的树》《大地之灯》等六十篇散文,35万字。“《乡关 大地之灯》有着明显的跨文体特征,一些散点透视的笔法和小说式的人物场景及对话,体现了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一开篇《我们宁远》就为全书定下了基调。这一点,让我想起沈从文在上个世纪初的湘西风景,从沈从文《边城》走出来,再到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再来打量欧阳杏蓬的《乡关 大地之灯》,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一是一脉相承的冷峻和白描;二是现实与时代特点,作者笔下的乡情、风物和人情——尤其父子情深的《父亲的树》等相关描写,就润物细无声,娓娓展现了这种感性化的触摸——处理个人与土地的关系,生命与情感的张力,以及相关的言说和对话中,让读者浸染其中,难以自拔。”(李迎宾)
《当天涯不在》,是一本回望家乡、深情描写湘南乡村生活情景的散文。当天涯不在,回头,便是家乡。该书收入《一个农民按部就班的死了》《一个农村母亲》《当天涯不在》《流浪的农民》《迷茫》《顺水回家》《我们种菜》《跟随一条河流》《时间之刃》等散文,合30万字。“他(欧阳杏蓬)对生命有着独特的感受与认知。散文集《当天涯不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独特,它不仅仅是作者心灵的真诚独白,其中关于生活的点滴和生命的呓语,更多地传达出他的豁达、淡定、从容与睿智,当然也不泛颓废、失落、叹息、好奇、喜悦、希望等,他把这些复杂的情绪交错糅合并艺术地呈现,也许,这才是欧阳杏蓬在经历沧桑与艰难跋涉后发现生活/生存的全部真相:他于微末处传递温暖,并于絮语间流淌诗意。欧阳杏蓬用质朴冲淡的文字和思考,呈现出7O后作家及其他所代表的一代人的生死态度和记忆点滴。”(聂茂)
《南漂记》是一本散文体裁的漂泊记,记录作者离开家乡后在潮阳、深圳、东莞、广州、南海等地的漂泊生活,是打工散文。《南漂记》收入《与父亲擦肩而过》《陷落棉城》《在和铺桥》《挖排洪沟》《在潮州柑橘园》《一千种样子的广州》《在广州的辗转腾挪》《各种动物生活的石牌》《天字码头》等散文55篇,合30万字。“欧阳杏蓬在《南漂记》里对自己辗转飘泊于广东各个城市底层打工生活的记录和思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寻根意识。初到异乡,他拼命想扎根城市,这种扎根主要是在物质上,他精神的根须依旧深扎在记忆中的故乡,扎在亲人的苦难命运里。许多年过去,当他在异乡有了家庭、属于自己的窝、稳定的圈,那种无根感愈加强烈。当他试图把精神的根须伸入故乡的土壤时,发现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最终,他悲凉地发现自己依旧在异乡与故乡之间往返挣扎着。故而他地书写始终是在对故乡之根的寻觅。”(柳冬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