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1章节
第1章讲述那些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阅读收获有四句话,一个案例和一个故事。
四句话
一,评价性的语言会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而描述性的语言才能给她真正的自由
二,我们真正的愤怒是改变自己行为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当父母看到孩子调皮或者一团糟的时候,可以用有帮助的方式表达愤怒,就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
三,只要有可能就用一句话代替一段话,用一个词代替一句话,用一个手势代替一个词,话说得少就听得多。
四,我们教育孩子为人父母,最主要的目标是找到帮助我们的孩子,变成仁爱而坚强的人。
一个案例
第一章节有一个案例一直在提到,就是当孩子把牛奶洒了你会怎么做,有时候我们看到牛奶洒了忍不住会责备孩子,或者自己直接把牛奶擦干了,但是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说我看到牛奶洒了,然后给孩子一块海绵,这个时候我们就避免了批评孩子,而且抓住了重点,让他知道我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我们不仅教她如何清理卫生,也不仅是处理了一个小问题,在这一件小事上,如果看到更加深远的层面,我们是在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成为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的人,而且我们背后的语言是,在困难面前我们不会相互指责,在困难面前我们专注于解决方案,在困难面前我们互相伸出援手。
日常的一些小冲突,我们应该把它视作机会,这些机会是可以塑造孩子性格,证实我们信仰的人生价值的机会。所以面对这些机会,我们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我们正在做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注意方法,我们要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去跟他交流和沟通。
一个故事
吉诺特博士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农民遇见了三个工人,农民就问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在赚钱养活自己,第二个工人说我在砌砖头,第三个工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我们都是工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养育孩子,我们的砖头就是每次与孩子的交流,而我们的大教堂就是让孩子充分展现人性的优点。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2-5章节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讲从孩子出发,孩子也是人,第二章是帮助孩子认识他们真实的感受。第三章是在感同身受中体会孩子的变化,第四章是当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觉时,他就会和我们的感觉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第五章节是讲父母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理能力。
读这个书有一点好处就是案例比较多,作者通过他自己的经历以及朋友们的案例来分享,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样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怎么样去倾听。
孩子只有感觉正确,才能正确的思考,才能正确的行动。千万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只有真正的倾听和理解孩子,他才会觉得自己被人理解,孩子才会愿意做出更为积极的响应。
其实我们有时候可以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回忆小时候我们的那些经历,虽然时间太久远了,可能有些记忆已经尘封起来,但是当我们用心去体会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想象自己在当时的那个情景下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譬如被父母批评,被老师罚站,好朋友背叛了你。这些感受其实我们成人也会有,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会碰到这种类似的情况,只是我们现在很难直接的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但是孩子不一样,孩子他愿意去说,愿意去表达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他们去倾听他们真正的感同身受,这样孩子才会知道,有人是理解他的,有人是懂他的。
关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家已经十岁了,但是做的也并没有好。当我看到书上那句话,对孩子帮助最大的是不帮助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家有六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大人帮助太多所以让孩子他没有机会去做他就没有办法养成自理的能力。
书中有一个案例,我觉得非常常见。如果我们碰到亲戚,亲戚会问孩子你几岁了或者问孩子一些问题,这时候大人很容易插嘴。直接帮孩子回答问题。有时候是担心孩子回答不好,有时候是不自觉的就回答了。事实上,让孩子自己经历生活,哪怕是不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也是宝贵的经验,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学会对一些健康无害的事坐视不理,能够少说话,不要长篇大论,不要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是我接下来的行动目标。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6章
这一章节是讲有效的赞赏方法,去描述我们看到的或者感觉到的。而不是仅仅夸奖孩子好。
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可以让孩子积极现实的看待自己的,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逐渐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
有一个很深刻的比喻,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自我认识想象成是水泥,我每次对孩子的回应都会在水泥上留下痕迹塑造他的性格,所以作为父母还有老师,都最好确保自己留下的每一个印记,在水泥变硬以后不会让我们感到后悔,因为水泥变硬以后就永远都回不去了。
夸奖还要注意,不能过度的夸奖。因为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必须扔掉那些不属于他的高度的夸奖,这种夸奖会约束他。觉得紧张,因为如果父母设定了这么高的标准,他无法做到,他可能就会撒谎。
另外当孩子表现得没有自信或感觉很糟糕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呢?这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想实现的效果上。并且要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一点一点的去改进。
书里举了一个写字的例子,我觉得可以借鉴,因为现在孩子有时候写字会比较整齐,有时候又特别的潦草,跟他当时的心情很有关系,所以当他写字写得不好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引导他。不能批评他,要把一个负面的评价转换为一个需要怎么做的列表,比如书写的时候,特别是书写英文的时候,字母应该排成一条直线,有一定的间隔,有一定的斜度。7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人们一旦被贴了标签,就很难走出这些阴影。我们要帮助孩子,相信自己。要告诉他们不是别人想什么,而是自己知道什么。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第7章
第七章为内容孩子设定一个好角色。
设定好角色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应该像孩子已经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那样对待他们。这也是永澄老师在制定年目标过程中的to be的力量。一旦我们把孩子想象成已经成为我们希望的模样,那我们就可以尊重他。我们可以对孩子传达正面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塑造孩子的自我认识。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比喻,我们可以把孩子想象成一盆植物,如果我们不停的转动花盆,就可以让他充分的接受阳光,它就会长得很直,如果我们不去照料它其中的一面,总是见不到阳光,那他可能就会长歪。当然如果转动花盆还不够的话,我们就要转动太阳,我父母就是太阳,孩子就是花盆。为什么我们不能为孩子转动太阳呢?
所以需要通过改变我们对孩子的看法,来帮助孩子改变。因为孩子首先是通过父母的眼睛看自己的,其实他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只要让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