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尤其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 ,“没有象征, 诗歌就将失去力量”。如: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还有的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1.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庄周梦为蝴蝶,蝴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黄庭坚《寂住阁》)【以平常心看待世事,潮起潮落,顺其自然。以淡然心静静感受,花开花谢,世间无言之美。】
7.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1)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2)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很久没看到心中的那个人了,她曾经留给我的只有信。写的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2.寒蝉。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3)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面对着秋风、寒蝉、萧条的原野和西匿的白日。秋风没有温暖,寒蝉发出哀鸣,一派肃杀凄清景色。】
3.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厌倦了官场就应该急流勇退,愈早清闲自在愈好,可不是为了美味而辞官归田。“莼羹鲈脍”为思乡辞官之典。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不是因为美食而辞官归田。】
4.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勾起我心中无限的忧愁。语言雅洁,感慨深沉,“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词人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表现出词人内心深重的愁恨与感慨。】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意致婉曲,诗人在刻骨的思念与忧伤中故作宽解,谓离居不远,尚能藉青鸟传书致意,更见内心的悲痛和情之不能自已。】
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1)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日落时传来黑猿的啼哭声,久久不住,南来的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殊方:远方,异域。诗人触景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2)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王昌龄《卢溪别人》)【想象友人由荆门入三峡的情景。到了荆门,还要沿江西上进入险岩壁立的三峡。这时候“两岸猿声啼不住”,过往的客人听起来就象诉愁啼怨,心情格外紧张。自古以来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民谣。想到这里,作者就劝朋友不要对着孤月听到猿声就发愁,显别后深情。】
(3)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竹枝词》)【巫峡最美之时,是烟雨苍苍之时,这时的巫峡,两岸山色迷濛让人心生向往,似乎那是一个神仙的住所。烘托气氛的,更有在山岭最高最深处传来的猿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