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22岁女生,从小寄人篱下,不敢去面对小时候的记忆?
每年和父母过年的时候见一次,其他时候辗转各个亲戚家,在小姨家呆的时间最长,差不多整个小学和初中时光,也是最痛苦,回想起来都是不好的记忆的时光,6年级到初一的时候,在学校被霸凌,回到家被冷脸相对,懦弱的我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到现在,我的性格,人际交往方面,别扭的内心,是一步步形成的,想去解开心结,可是一回想就难过,刚开口就哽咽了。小时候依赖父母,每天一个电话,现在不依赖任何人,也不喜欢别人一直依赖我,我可以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而且更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对小姨家,全世界要我感恩戴德,我也表现给全世界,可是我心里一直想要个道歉,一个不可能的道歉。大人们都是固执且自负,从不认为自己有过错,而是一直付出的人,他们善于感动自己。
(原文中还有一些补充说明)
[回答]
文|丹思心舞
通常来说,寄养对于孩子在情感上的匮乏和人格发展的欠缺会有影响,感觉不被爱,感觉没人保护,感觉各种需求受到压抑,还要表现出感恩戴德......所以你的一些缺失体验是很常见的。
你的情况属于留守儿童,并不是被父母抛弃,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小姨作为看护人和学校老师,对你承担了额外的责任,但也因为教育方式的不足,给你的成长造成了压抑。好在,就这样,你还是长大了,升学也很顺利。
你在认知上其实是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些,所以没有“过激”的反应;但是又不能释放自己长期的匮乏和压抑,心里觉得“大人”还是对你有亏欠的,应该跟你“道歉”,也因此形成了一些防御机制,比如不“依赖”人,也不希望别人“依赖”你,这其实就是在关系的“受与施”上都有拒绝,这会影响你的各种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你自己也意识到了,所以来求助。
可以尝试着在内在去体会,并配合必要的行动:
【1】完成内在的联结,尝试沟通和表达
你提到你“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你也爱他们,请在安静的时候在内在去感受,在跟爸爸妈妈一起的时候也去感受,让自己在这种感受中多呆一会儿,曾经的或者当下的哪些画面、哪些话语、哪些思念让你体会到了你们彼此的爱?把这些刻在心里。你的委屈有跟爸爸妈妈说过吗,你想跟他们说吗?为什么想说或者不想说?在内在,去觉察这些。如果有机会跟爸爸妈妈聊天,也可以表达出来,用现在成人的身份,去跟他们谈你作为孩子从他们那里得到以及你缺乏的但是现在可以靠自己去发展的。
你对小姨有怨恨,那也请在内在跟她联结,在内在,把你想跟她说的话说出来。你的委屈、你曾经想说不敢说的、你曾经想要而不得的......再在她的位置上,体会她的不容易,体会她生活中的缺失,体会她给到过你的,体会跟她在一起,哪些画面、哪些话语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好的、不好的......尝试着在内心表达对她的理解和感谢,如果不是真正发自内心,不必勉强自己去“表现”你的感恩戴德,先看看内在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
再想象一下,那段时间,如果换成是母亲在你身边,是不是一样会有不完美,一样可能有冲突呢?想象一下,青春期少男少女跟各种各样的家长之间,有些抗拒和冲突是不是也并没有那么特殊呢?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糟糕经历呢?
【2】施与受往往是平衡的,接受别人“做不到”的同时也是替代你自己的“做不到”
你是爱父母的。想象一下,你的父母是不是因为在外打拼、缺了你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而更加辛苦、单调,而且还承受着对你的愧疚?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另外给什么,仅仅接纳了他们的用心和无奈,也就给了他们爱和支持。这是你可以做到的回馈,如果你想表达你的爱。
你觉得小姨不喜欢你,她否定你、说过伤害你的话,你回避她、抗拒她,其实在那个时候,你内心是需要她的支持、渴望跟她更亲密的,她没有做到对你“温柔以待”。想象一下,小姨不要你妈妈给钱,她的需要是什么?也许她想要一个孩子乖巧听话作为回馈,或许还有别的?而你在匮乏的时候,特别是面临你自己的困难时,也是做不到的,是吗?当你在内在接受了她的“做不到”,也就弥补了你的“做不到”,能够真正看向她能做的和你能做的。所以,你的“不愿感恩戴德”与你期待的“道歉”的“不可能”也是相抵消的。
【3】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赠予的,最美好的感恩是开心地接纳
如果我们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是必须给自己的、是我们可以要求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一切当成礼物和馈赠,如果我们承认自己也有做不到、给不到的,也就可以放下一些期待和失望;也就可以从我可以做的入手,去付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可以在我的付出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时有更多的理解、包容和耐心。
这些都是你在现在和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在所有可能和不可能选择的关系中要去面对和平衡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支持系统,隔离自己既不现实,也不是你的真实愿望。
发自内心的开心接纳就是最美好的感恩,包括那些不完美甚至痛苦、孤独等体验,都是生命的馈赠,接纳它们是内在的功课,不是“表现给全世界”的。感恩也不是为你的父母、你的小姨,而是为了你自己更能接纳自己的经历和现在的你,更好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