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学通识五十讲》49讲《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今天这一讲特别震撼人心!
关键词"善终","死亡的质量""生前遗嘱"。
"善终"就是评价死亡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对善终提出了六个要求:
一、无痛苦的死亡。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各种因素都会引起病人剧烈难忍的疼痛。因此,善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无痛。你想像,最后的告别,我们无痛,内心宁静安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二、公开承认死亡即将到来
不回避死亡,清醒地认知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认可了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才可能真正地让死亡有质量。
三、在家中去世,有家属和朋友陪伴
在即将离世的时候,都会有对于亲情友情的渴望,会恋恋不舍,死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告别的过程,这同样是善终重要的部分。
四、“明明白白”地死亡,内心冲突和未尽事宜都得到了解决
如果走到生命终点的人还有一些内心纠结的事情,或者一些未完成的心愿,那么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苦。去世前,让这些未了的心愿得以实现,才可以做到安详。
五、认定死亡是个体的成长过程
正确认识了死亡,也是个人的成长。
六、与个人的爱好和与特征相符合的方式死亡
根据个人的宗教和信仰,进行心理和灵性关怀。比如,有学者用“蝴蝶意象”,将死亡比喻成蜕茧成蝶,告诉病人死亡之后就像蝴蝶,会摆脱痛苦。
了解了“善终”的这六点,那么对于死亡,咱们也就做到了个人的成长。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死亡,虽然是生命的终点,但也是医学的温柔告别。无痛,无忧,与爱你和你爱的人相伴,平常心,信仰....这份善终的原则所定义的,是人生的安好,更是医学为个体在生命终点带来的最后升华。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只求过往可恋,当下纯粹,往生可迎。
"生前预嘱"的内容,通过“我的五个愿望”来实现。我思考了一下,我的五个愿望是:
1. 如果我已经没有了意识,不认识身边的人。
我不要采取继续延长我寿命的医疗方式,我要平静的死去。
2. 如果我还是清醒的,我希望使用生命支持治疗。前提是花费不能太贵,我自己的家庭可以负担得起。
3. 我希望别人不要隐瞒我,告诉我实情让我自己做决定。
4. 我想告诉我的家人和朋友,躺在床上的这位是一个一辈子特别真诚的人,也始终深深的爱着他们,我希望在我死后他们不要太过于悲伤,我在天堂里会保佑他们。作为电线电缆专家,我的一辈子都在研究电缆,卖电缆,在电线电缆的世界里,我很快乐。
5. 如果我那时候很疼痛,我希望医生能帮助我减少我的疼痛。如果我没有太多的疼痛,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爱人(如果她还健在的话)陪在我身边,能够帮助我。
我希望在家里死去,有亲人陪着,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跟他们聚在一起。
我们今天更好的活着,是为了日后更好的死亡,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已经学会认真看待它。
向死而生,既然我已经想清楚了我该怎么去死,剩下的就是怎么样好好的活。
如果你已经不惧怕死亡,那么活着就应该更好的活。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走在一条,从摇篮到坟墓的单程旅途中,唯一不同的是,中间的风景。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好好享受这段旅程!
如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所说,"存在过的,永不会离去。"
我们
在人世间
一次次的相遇
分离
温柔
郑重地道一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