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临江仙.夜归临皋》便作于此。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作品用字简单平凡,讲的也是生活俗事:
夜里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到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熟睡,鼾声如雷,反复敲门全然不应;难得进不了家门,索性独自倚着藜杖倾听微波荡漾的江水声吧。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长恨身在宦途,忙来忙去,从来没有做过自己。
什么时候能够忘却功名利禄钻营奔竞,
趁着这夜深、风静、驾起小船从此消逝,就江海、寄余生。
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会有很多人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这便是苏东坡的《临江仙.夜归临皋》直到今天读来还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吧。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