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高考的这个日子里,教育的话题就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匆忙的众生似乎愿意为这个特殊的时候驻足分神稍作停留。
绝大多数人都围观高考,或有的认为今天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时刻。有意思的是,今天和同事聊起高考,他半开玩笑的唏嘘不已,说没有经历高考的那些他身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个个挣的都比他多,而他取得了改变命运的高考突破,却成就了今天还没有他们的工资水平高。回去相亲时,奶奶辈在问了他工资收入后还故意和他说跟人家女孩稍微说多点,因为那些小伙伴拉高了相亲水平线。可是,后来我们说到总有差异的,差异到普通人可能看不出来或者看不明白。其实,这划分了两个世界。今天我也在想,其实进了大学不代表学习真正的在继续,没有进入大学也未必就是学习的停止。最重要的应该是审视自我的认知,获得人生的教益,而这种获得不止于进入大学者这一种。
比如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作为一个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典范,只读过小学的他却开创了非凡的功业取得了特别的科学成就,一生多产并参与了美国国家的建成,这让他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一个伟大的先驱,值得我们观察他走过的路,学习借鉴和反思。
我想这就是不断自我教育的意义,在2017年今天又一轮高考的时点,我想特别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义,不断地阅读学习,不断的审视自己。近期读了主要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阅读的意义,今天就想写出在读完和想后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的理解和感受,本文中吴军老师以他自己的一些阅读经历和体验为例,讲了阅读的重要性,并把阅读理视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想高考也许对于那些曾经初高中没有培养起来生活方式的人来说,的确是改变命运的选择,因为可能带来一个人生活方式的重塑。
原文讲到:“当互联网出现,让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取到知识时,我们对于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其实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现在,我们每天给自己安排的日程非常满,也一直在抱怨自己太忙,但并不清楚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类似地,虽然我们的收入比长辈多出很多,但是钱总是不够花,很多年轻人反而要老人补贴。”
这段内容的讲述,引导大家去思考,原本需要我们去沉静下来思考反思一下的东西,因为感觉上忙碌的生活给挤掉了,而可能会去阅读的时间被占用了。我也有时候会疑惑在忙碌的事项安排下,对于学习和阅读的东西是否在囫囵吞枣,生吞硬要,而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做事真有意义的行动却少而又少。
“苏格拉底临死前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而审视人生需要有闲暇。我们今天有很多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但是它们不能帮助我们审视人生,因为它们不能给我们带来闲暇,反而让我们更加没有闲暇来思考。”
“读书则不同,尤其是在读纸质书时,我们必须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才能读进去,正因为不得不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旁,才能审视人生。因此在我看来,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的不多的方法之一。”
关于这个观点,我本人读后感触强烈,我也相信许多人都能通过安心读一本书的时候与自己产生对话,审视当下的自己,审视曾经的自己。比如我在之前阅读曾国藩家训一书,除了能够从书中去分析,尝试理解曾国藩做事修养的一些依据或者出发点,以便更加饱满生动的去在脑子里呈现他这个人的印象,还更重要的是我不经意的会根据他的思考和行动去对照起自己,这就在无形之中慢慢的重塑着自己。看吴军老师他说的这几句话,我自己思考也很有同感:
“一本好的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看清世界,理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在之前的信中讲了我读《富兰克林自传》的感受,对比他,我能审视自己的不足。阅读也会在不经意之间提醒我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我内心明白,却总是淡忘。
我常常在阅读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走神,跟着书中的人物事件而起伏,一方面观察了书中人,另一方面观察了书外人,通过审视自己,比较自己,我从书中获得了滋养和教益,一方面学习了更好的,一方面弥补或者点醒自己那些不好的,就如他讲的“我能审视自己的不足”、“它不经意之间提醒我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我都懂,却总是淡忘”。
每个人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也许和其他生活方式比较起来,不见得一定有趣的不得了,但是沉浸其中,对话自我,这种体验给自己的生命带去安宁的遐思,也许会让你听到自己的生命在歌唱,即便身处最平常的日子,可能别人无法述说,可是你自己却清楚的看到他人眼里这世界的不一样,甚至看到生命在闪光。愿大家都建立一个自己内心深处接纳的从容的生活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质量,我想阅读或者说沉浸学习是最美妙的最值得的一种,渴望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