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与孩子之间会有隔阂呢?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多说话了呢?是因为家长不懂好奇,没有尊重,没有接纳以及不愿意认真倾听。有些家长无论孩子说什么他都能绕回到学习上,然后再附以对孩子的否定或批评,孩子在意的和看重的,家长不在乎,不同频怎能共振?所以,有的家长永远只能在孩子的心门之外徘徊。
为什么有的亲密关系着走着心就冷了,再也不想多说话了呢?不要总埋怨三观,三观相合重要,但三观还不是全部。即使三观一致也可能会遇见以下类似的问题:一方的付出和辛苦,另一方看不到或者熟视无睹;一方展示内心的脆弱柔软,另一方不呵护却撒盐;一方用强烈或温情语言表达诉求,另一方忽略重新构建直接认为是聒噪抱怨。之后,一个不想听,一个不想说。最后,一个不再问,一个不再说。彼此,冷漠。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一个愿意说废话,一个愿意听废话,并且懂他/她,当然,废话之前都是更重要的话。有见证有陪伴,才有交集和持续的亲密,彼此便拥有了一起走下去的勇气。反之,分崩离析或再无亲密。
据说,人性最深层次的渴望是被看到。这大概是说人都希望被爱,被关注,被理解,被肯定吧!好好陪伴,认真倾听,乐于参与才能彼此“看到”。
以上,原创。以下,刘老师的昨日分享。感谢刘老师辛勤教育,刘老师的课后分享也总能给予学员启发。那么,怎样改善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呢?答案就在刘老师的文章里了呢!
《见证故事,建立关系》刘永龙持续原创分享第1743天。
工作中因为角色的需要,沟通难免就会有些浮在表面,说一些大面上的话,这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角色的要求。如果没有按照角色的要求去沟通,去说话,就可能会被视为异类,很难在相应的圈子里存活下来!
但是在和朋友,和孩子,和家人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就要学会怎么更深入的去沟通。深入的沟通其实就是彼此能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对方愿意说我们愿意听,或者说我们愿意听对方愿意说。有温情的亲密的关系都是因为相互有了故事的交集开始,一个见面而只谈论天气和工作的关系不会有多少生命的链接。
所以我们要对对方的故事有更多的好奇,更多的倾听,尤其是那些他比较在意的,看重的,有感触的事,这些点是人的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相互分享,相互见证,用心倾听,温暖彼此。
2019年12月6日22:23,刘友龙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