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顾城也许不应该被我们铭记,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
童年(童话)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都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雅斯贝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此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
他的精神现象学意义虽然有更多负面的角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更多幽暗的和深渊式的人性复杂内容,使其单纯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死亡、忧郁、脆弱……
这一切与诡奇的幻想、大自然的情境以及他那阴郁又透明的表达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他那就有无穷魅力的诗句。他再次生动地证明,在高尚和卑下之间、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在善良与恶之间、在天才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但诗歌从来就是这样,它不是道德的楷模,尽管它的确秉持了更高的道德——它远比道德要复杂。在这个意义上,顾城不但无法删除,而且是一个最生动的摹本。
除了那句最经典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还有很多诗值得品读。
以下四首,邀你共赏。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避免》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
我从没被谁知道
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
并不是我的目的
——《早发的种子》
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世界和我》
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是城堡里的童话诗人
也是一个笨拙的情人
他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
他摇晃在自己的世界里
固执地编织着自己的梦
读顾城的诗
在他如梦如歌的人生里穿行
寻找那个时代沉沙下的故事
遇见一个真实的顾城
你好,我是予文
不定期更新读书笔记、书摘、影评等
希望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