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到点了,该洗刷了。”我提醒还在一旁翻书的儿子。
“知道了,爸爸,你都说一百遍了。”儿子回应我。
我很吃惊,儿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在孩子的心里,一百应该是个很能说明白问题的数了。
儿子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应该源于我的保姆式管理——唠叨,这样的场景似乎司空见惯:
“儿子,把衣服鞋子放好。”放学了,儿子把衣服鞋子一脱一扔,我赶紧提醒他。
“儿子,瓜果皮不要随处乱放。”吃完水果,儿子把皮随手放在桌子上,我赶紧提醒他。
“儿子,到点了,该学习了。”饭后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忘了时间,我赶紧提醒他。
“儿子,早晨时间紧,麻利点儿穿衣服。”看着不急不慢悠哉悠哉的儿子,我心里能冒出火来。
……
提醒,就是唠叨的代名词,看似爱护孩子,其实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和自由,究其骨子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相信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家长耳提面明,整天像影子一样在身边絮叨,他需要的是朋友式关系,一种和谐融洽的相处。 孩子的成长道路不总是鲜花和阳光,布满了荆棘和坎坷,正是这样的挫折历练中,他吸取了经验教训,从而稳步成长。家长的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提醒,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亲身体验,就像给鲜花罩上了温室,不能经受寒霜之苦,安能芳香袭人。
一副图画中写道:孩子最讨厌家长爱唠叨,翻旧账。还有一副画更是触目惊心:中国家长毁掉孩子的“七把刀”,首当其冲的就是“唠叨”这把刀。唠叨砍去了孩子的自尊和阳光,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如果父母尊重孩子,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关爱孩子的行为和做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孩子才会放心打开心扉,接纳你,做你最亲密的朋友。
“爸爸,我自己走。”上学路上,儿子放开我的大手,自己朝前走去。世上本没有路,路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