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任何使人感到温暖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一群人围在火炉旁喝酒谈天,兴味浓时除了闲聊,也许还会说说故事权当消遣。最初的“围炉夜话”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距离逐渐拉开,彼此日渐疏远,有了广播,有了电视,有了网络,与陌生人建立的偶然联系,倒也算是长日无聊和漫漫长夜里的一种慰籍。
至于联系方式的选择,似乎各有各的好,主要听凭个人喜好,间或受一点外在环境的影响。就我自己来说,一贯觉得借由电波传递的那份情感最真挚、最朴素、最具体可感。不仅充分调动了听觉的力量,相对而言回应度也较高,如同“围炉夜话”的另一种形式,在亦实亦虚的世界里,在心灵际会的瞬间,找寻最深切的共鸣。
作为生在小城镇的少年,早些年我是与广播电台无缘的,至多不过是在清晨和傍晚伴着厂区喇叭里传来的音乐或是录播的节目上下学,以打发无趣的时光。很多东西就那样在不经意间随时光流逝逐渐淡忘,只依稀记得两首现在听来很老却很经典的歌曲,一首是许慧欣的《七月七日晴》,另一首则是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后来跟随父母来天津定居,闲暇时除了自己编故事哄自己玩儿,就是和小伙伴在外面疯,根本没有听广播的概念。直到中学时代才开始真正接触电台,特别是高中,透过广播收听节目对我的提神功效往往远胜于咖啡。那些赶作业的寒夜里,正欲昏昏欲睡之时,不喜夜间加餐的我,于耳畔陪伴的除了母亲的声声关切与叮咛,便只有电波中传来的那些或甜美或深沉的声音了。
高考后,家里的收音机多数情况下被调至天津经济广播,节目中的实时信息传递牵动着每一位考生的心,牵动着每一个家有考生的家庭,我和我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好在那段日子虽然漫长,但也有一定的周期性,随着录取通知书的抵达,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人生新篇章的自此开启。
在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里,我的电波之旅似乎较此前更玄妙,与广播之间的情感也更加紧密。
那些看书写文后失眠的日子,那些室友外出约会的孤独暗夜,那些一个人复习温课的午后,都是广播在陪我。FM99.0(天津音乐广播)、FM106.8(天津交通广播)、FM92.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这些频段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正是他们陪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让我在天冷的时刻、在心凉的瞬间,都能感受到被人陪伴的温暖。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平安夜,身体不适,心情也不太好,却在主持人说“平安夜要吃苹果,这样一年才能平平安安”的祝福声里感动莫名。
还有一次,因为晚睡偶然收听到了传说中交通广播的招牌节目之一“夜航班”,DJ王琳播报的广播剧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心,那极强的代入感至今想来都回味绵长。之后,对“夜航班”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常常节目时间还没到便早早躺下守候在收音机旁,及至节目变换形式用音乐贯穿话题,而后又加入了与二伯张辰的互动,依旧精彩不变。
近一年多,受爱人影响又喜欢上了天津文艺广播一档叫做《音乐盛宴》的节目,主持人声音浑厚,歌曲风格多变,节目气氛诙谐,受众广泛。尽管从未参与过互动,但始终被节目中传递出的激情与热烈感染着,被一种真诚的情怀浸染着。
慢慢地,我发觉广播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她情愫也从单纯收听转为迷恋,迷恋她带来的那份温暖与舒适,迷恋那些被融融暖意包裹柔软瞬间,迷恋电波与现实交错间创设出的想象空间。
站在即将而立之年的节点上偶尔回望,总能忆起一些与广播有关的事:一连串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首首或经典或新潮的乐曲,令人捧腹的段子,感人至深的故事……自电波中流淌出每个人、每件事、每句话都直达心底某个隐蔽却并不幽暗的角落,恣意蔓延,不惧迷惘。
至于时间、地点、场合、甚至传播媒介,似乎都不重要。坐着,走着,躺着,开车,等车,坐车……有收音机的用收音机,没有收音机的用手机;方便插耳机的直接搜索电台,不方便插耳机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总之,距离不是问题,身处何地也不重要,只要你有一颗乐于收听的心,愿意向心仪的节目靠拢的心就够了。
陈奕迅有一首歌叫做《陪你度过漫长岁月》,我想:在这个迷乱的世界里,在快节奏奔忙的今天,电波的作用正是如此。累了,倦了,伤心了,失望了,我希望你能偶尔停下脚步,听听广播,为自己的耳朵开辟一片栖息地,为自己的心灵寻觅一缕阳光。如此,便能再度燃起希望,拥有一往无前的力量。
电波温暖你我,电波中的你我如跳动的音符闪烁而明亮,愿每一个有广播相伴的日子都能收获风景别样的美丽。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未经允许转载或擅自标注原创者,将保留一切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