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得过重度抑郁。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又接触了很多抑郁症患者。我发现,得抑郁症的人似乎有一些共同点,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自我否定”的模式。
自我否定,是对自己生命的拒绝。它常常伴随着巨大的悲伤、绝望、无助和无力感。
相信很多得过抑郁症的人,都会对上述感受非常熟悉。
选择自杀的人,是在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来表达“自我否定”。
那么,这个“自我否定”的模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了我自己和很多的抑郁症患者,我发现,“自我否定”往往跟生命早期的经历有关。比如:
1. 出生时,因为性别、生理缺陷、父母(尤其是母亲)没准备好成为父母等原因,感觉到自己不被欢迎。
不要以为婴儿太小什么都不懂。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能量场,婴儿刚出生时因为非常脆弱,完全依赖于母亲和父亲才能存活,所以婴儿对于父母的能量场尤其敏感。
一个小女婴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她就能够感觉到父母是否欢迎自己。如果父亲因为非常想要一个男孩而感觉到巨大的失望,他散发出来的能量场就会立刻对这个女婴产生影响。女婴会接收到这个不被欢迎的能量,并把它储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这些潜意识不光被储存在头脑里,还被储存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
在这个时候,“自我否定”模式的种子已经被种下了。如果把人比做一台电脑的话,此时,这台电脑已经安装上了一个叫做“自我否定”的软件程序。
一旦这个软件被安装上,它就会自动运行,把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输出赋予的意义和各种期待、感受、沟通模式和行为。
比如,这个小女婴慢慢长大了。有一天她拿杯子喝水,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一抬头看到父亲生气的眼神,她的“自我否定”模式立刻开始运行:“我又惹爸爸生气了”,“爸爸肯定对我特别失望”,“我什么都做不好”,“爸爸不会再爱我这个笨蛋了”……她感觉到羞愧、内疚、不安甚至还有绝望和无助。她很快就变成一个小心翼翼的乖乖女,在学校努力学习,总是考第一名;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让父亲失望。
这个小女婴就是我。
2. 胎儿期,母亲因为主客观原因,试图流产,或一直不想要这个孩子。
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出生后的“自我否定”模式尤其根深蒂固。他们甚至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自杀的念头。
我接触过一个来访者,她母亲怀她4个月时被误诊为月经不调,开了调经的中药吃(里面有可能导致流产的药),到怀孕7个月时才被发现有孕,医生又说是死胎,因为没有胎动,又给母亲开了打胎药准备流产。直到产科医生进行触检,胎儿才开始胎动。
出生以后,她4岁就开始莫名其妙地有自杀的念头,大学因为多次自杀而不得不退学,到了三十多岁,已经自杀过几十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胎儿时期,心理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期,因为跟母亲是一体的,所以胎儿能够感知到母亲的想法和各种情绪。因此,胎儿期母亲内在发生的一切,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在孕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确认夫妻双方都想要孩子再开始备孕,在孕期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心情,在孩子出生时带着爱和喜悦去欢迎新生儿,这一切对于我们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至关重要。
如果怀孕时没有心理准备,或者孩子出生时父母、老人确实有人对孩子性别有强烈偏好,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怎么办?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相信:“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这句话带给我们很大的希望。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只要我们能够学习去觉察和探索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并处理和转化负向的影响,我们就有可能消除储存在潜意识里的“自我否定”等各种不再适合自己的模式,发展出更加积极正向的新模式,踏上一条通往幸福和光明的道路。
作为父母,只要我们自己内在已经清理了自我否定的旧模式,学会了自我肯定的新模式,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向父母学习,改变自我否定的旧模式,学会自我肯定。
所以,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
所以,父母内在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