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来问我,该如何去处理生活中的那些烦杂而郁闷的琐碎小事,调整浮躁沉闷的心态。
古语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前不久和朋友的一次小聚提醒了我,她说最近在参加了一个“断舍离”的学习班很有意思。
突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看的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一本书,叫《断舍离》。
这个概念曾经在2014年红极一时,当时的人民日报还专门做过一个专题来报道。
只不过,不知道当时参与或者接受了这个概念的人,还是否有坚持,理论都是好的,关键是执行力和持久力。
所谓“道理我们都懂,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断舍离”这个概念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关,这个学派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简单点说,就是这个学派的拥护者认为可以从行为去判断人的心理活动,反过来说,也可以用行为去改变或者重塑人的心理。
“断舍离”,就是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还记得《瘦身男女》中郑秀文一不开心了就去拼命擦马桶,其实这是个好办法,当然未必擦马桶啦,呵呵~~~
“断舍离” 虽是日本人提出并现在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中国的哲学思想也有不少关于类似的意念。
《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在这里是说,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旋涡里,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使得心灵日益空虚。和“断舍离”意思类似,就是提醒人们要防备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
想起以前去乡下一远房表舅家,表舅建了个鸡舍为一个绿色食品产业链提供有机鸡蛋。
有一天早上起来,非常诧异地看着他把很多看起来还好好的鸡蛋全都整成猪饲料,深觉可惜,估计很多道德感爆棚的人立马就会觉得简直世间不公,山区那么多小孩都没得鸡蛋吃呢。
表舅看着我脸都快歪掉却又碍于情面不好说的样子,淡然一笑:“这些鸡蛋都是孵不出小鸡已经报废的鸡蛋,虽说能吃,但终究是有问题的。如果不把它处理掉,会影响那些本来好好的鸡蛋。”
对于我提出为什么不把这些还可以吃的鸡蛋送给别人吃呢。
表舅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我都不想要的东西,送给别人,那不是人情,那是施舍,甚至有人还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
“何况,东西绝对要保证品质,如果把这些品质不好的鸡蛋因为舍不得,送给其他人,或者拿去便宜卖掉,人家降低对我家鸡蛋品质的认可度,虽然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浪费掉东西,可是,我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人们对我们家鸡高品质的印象了。”
“做事如做人啦,口碑太重要了。”
表舅紧接着又对我说:“小茹啊,做人也是这样,别随随便便把自己看得太低了。如果你一旦有我不配得到更好的东西的想法,你也会让人家觉得你没有价值。”
当时我正处在人生低谷,因为难受才到舅家散心,被看穿真相的我,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表舅是一个没怎么受过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本本分分的农民,一辈子都是踏踏实实做实事,可是真正的智慧从来都是贴地气儿的,真正的高人从来都在民间。
佛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想起一个禅机故事,有个青年在一和尚大师谈心,大师啊,我总得不到我想要的。
和尚说,你明天和我去爬山吧。
于是第二天,和尚带他到了一座大山那里,山路上全是晶莹可爱的石头。
青年很喜欢,一路走一路装,没过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就像大师申诉爬不动了。
和尚说,我们今天的目的是爬山,你一路上装着这些看着漂亮实则毫无用处的石头,怎么能达到你的目的呢。
但是,世间的求不得,多半都是放不下。
一千零一夜里有个守着金子活活饿死的财主,因为舍不得,放不下,断不了,也就离不开。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物品,不是“因为还能用所以要留下”,而是“因为是我使用的东西,所以要珍惜对待”。
很多时候,我们的阴影也好,秘密也好,不过都是曾经的美好,或是一时的失误,因为逃避,因为不安,因为不舍,长久以来,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绕不过去的障碍物。
如果你不能扔掉不要的东西,恋爱也好、人生也罢,都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断舍离”的终极含义就是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过去、未来都不重要,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和现在。丢掉不舍和执著之后,你就会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如沐春风。
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自己的“选择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所以,从今天起,试着去整理你桌子上的书籍,不看就收起来,放一本或者两本就可以了。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也要定期清理,手机里的照片信息APP各种软件也应该定期整理。
钱包里的零钞,包包里面的钥匙、票据、各种零散小玩意儿也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安放吧。
家里衣柜里的衣服,鞋柜里的鞋,按照四季收放或者依照个人的爱好归纳吧。
责人必先责己,恩,我先不说了,今天回家先把衣柜的衣服全部扔了,哈哈,没得穿,怎么办,你懂滴,当然赶紧去买新的哦。
要知道,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到了日常随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鸟笼效应”。
呃,茹果君,你确认你要都扔掉,好吧,你这不叫“断舍离”,你这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