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将至,家长如何不焦虑?

李希贵校长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南》里面,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

进入期末,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查缺补漏,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门复习。

查缺补漏并不是单纯地把以往的错题收集起来,把其中总是出错的题型反复多做几遍。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收集错题的方法是不同的。比如小学阶段作业量不大,考试次数很少,孩子们收集错题的范围就不能仅限于单元测验、期中期末练习等,而是要把日常作业本、随堂练习中的错题也收集起来,然后对各类错题进行统计;而中学生,平时作业量比较大,测验次数多,比较高效的做法是让孩子每个科目积累5-10套试卷或者综合练习,再进行分类统计。

但只整理归纳还不够,分析错误原因才更为关键。

孩子在某个学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往往有着复杂原因,比如在某个学科的知识链条中出现了几处断层,比如某些能力尚未培养起来,等等,不会仅仅是马虎、漏题那么简单。但是,这样的深度分析,孩子和家长一般难以做到,所以,家长一定要借力,也就是邀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帮忙。

学科教育是个专业度很高的领域,与其自己纠结、焦躁,不如在日常构筑好自己的朋友圈,多积攒些教育资源,当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向他们求助。

关于复习方法,校长给孩子的另一个建议是,为邻家孩子或者同年级同学出一份有足够难度的试卷。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出一份考卷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孩子为此必须要搞清楚六个问题,包括考试范围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不同题型的权重、评分标准、考试时长和题目数量的关系等。同时,还要拟定标准答案。等同学做完这份考卷,孩子可以再帮助他找出其中的问题,把对方的错误讲解清楚。把这些事情都做到了,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考试的了解程度就基本没问题了。

这个方法其实是引导孩子通过提问找到学科重点,并通过给别人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生,我建议你也试试看。

关于怎么学习,可以把学习立体化、撰写六词回忆录、编写新闻周刊、录音作文,等等。

那么作为非毕业年级的家长,应该怎么看待考试分数这件事呢?

我们的高中、大学都是按照考试分数和名次来录取学生的,所以其他年级的学校和家长也会很自然地拿分数和排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判。

但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很容易诱导出孩子的比较心,虚荣心。我们可以用“比值法衡量成绩”。

就是用全班或者年级第—名的分数做分母,用孩子的分数做分子,得出的商就是孩子的比值。如果前几名同学的成绩差距较大,也可以用前三名或前五名成绩的平均值做分母。每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你可以看看孩子的比值是增是减。对于家长来说,比值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焦虑,能够静下心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眼下,期末复习即将开始,期末考试还没有到来,希望你能做一名有办法、不焦虑的家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