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金瓶梅》第159章第八十回上  潘金莲售色赴东床 四要件分作两阶层

西门庆死后第七天是个大的祭拜日,应伯爵动员结拜兄弟,每人出一钱银子参加祭拜,又吃又拿的不吃亏,大家听了应伯爵说的有理,就凑了银子,还写了祭文,一顿吃喝了事。

二姨太李娇儿娘家妓院李桂姐等人也来祭拜,暗中和李娇儿商量,让乐师李铭在办丧事的时候,偷偷帮李娇儿往娘家偷东西,在合适的时候离开西门庆家。

王六儿也带了祭品前来祭拜,吴月娘对王六儿怀恨在心,她弟弟王经也被解雇了,所以就没人出面接待王六儿,很是尴尬。吴月娘哥哥来劝吴月娘,一是要有礼貌,二是王六儿丈夫韩道国拿着西门庆家的大笔资金在外面进货,不可以得罪,这样三姨太孟玉楼才出面来接待王六儿,完成了祭拜仪式。

晚上西门庆家还要演木偶戏,招待客人,比起李瓶儿死时的排场小多了。

趁着家里丧事混乱,潘金莲主动找到陈敬济,两个人找了一个空屋子,来了一顿性爱快餐,“潘金莲售色赴东床”。

第二天陈敬济趁着来潘金莲楼上取东西,还和潘金莲偷偷接吻。

每天都有来祭拜的亲朋,西门庆家的生活依然在继续。

家人偷盗与亲属通奸,是西门庆家的老问题了,前面都有评判,此不赘述。只是以前的家人偷盗一般是临时起意,数量不大,赃物退回,可能会被宽宥。这次二姨太李娇儿与弟弟李铭,侄女李桂姐的联手偷盗,是有预谋的,次数应该很多,数量也应该很大,于法是应该追诉的了。

本半回故事没有新的法律事件,抽空聊一聊“四要件”与“两阶层”这两个刑事法律学派。

四要件学派认为,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只要缺少一种都不能对此犯罪嫌疑人认定犯罪,从而也不能对此案件进行判决。

刑法两阶层理论包括违法阶层和有责阶层两个阶段。违法阶层主要判断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及其他刑法法规所规定的某种构成要件,而有责阶层则进一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等主观要素。

思维过程是,第一步先判断行为,是否符合刑法分则及其他刑法法规所规定的某种构成要件。如果行为符合构成要件,接着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当行为被认定为违法后,第二步再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是否具有故意、过失等主观构成要件。其责性阻却事由有行为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缺乏刑事责任能力等。

刑法两阶层理论强调从客观到主观、从违法到有责的判断过程。要首先判断行为的客观违法性,如果不符合构成要件则无需进一步判断;如果符合构成要件且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才进一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责任。

现在两大全国性法律考试,法律研究生考试,标准答案是四要件体系,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两阶层体系,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运用结果大致相同,只在极个别怪诞的案件分析中才有可能不同结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法律研究生考试是教育部主持,他们倚重的刑法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他们传承衣钵是前苏联的四要件体系,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司法部主持,他们倚重的刑法专家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他们传承衣钵是德日两国的三阶段体系,只是到了中国之后,有些中国的法学教授又将其进化为对称的两阶层体系。由此会有教师在提醒准备同一年分别参加法律研究生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注意不同体系要在不同的考试当中分别运用。

打一个比喻,四要件就好像是进入一个大门,门卫会要你凑齐四张票才可以入门;而两阶层是门卫要你走两层台阶,第一层是行为违法,再是行为阻却,第二层是主观违法,再是主观阻却,只要你两个违法都构成,两个阻却都没有发生,你就进入了大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