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的物品越多,越不容易做断舍离,因为舍不得。要做断舍离,不得不等到非常时刻,比如搬家的时刻,或者个人的性情大变上。
大操大办,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的钱包。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就是不舍得对不需要的物品做断舍离,毕竟还没有到最痛的时候。
这才衍生出来很多人不喜欢改变,因为现在就过得还不错呀,为什么还要花费大力气去做断舍离,而且那些物品说不定要用的时候真的会用上。
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不变的真理,即便你不改变,总会有些事情会促进你改变。
与其等到被动时刻到来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不如主动出击,提前做好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等情况发生了,自己可以应对自如。
说到舍不得,是因为标准太多了,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个,“这件物品很贵的,扔了多可惜呀””之前扔过,后来需要的时候都找不到“”这个虽然用不了,可它的款式我喜欢呀“
……
选择留下来的理由一多,就不舍得把这些物品断舍离。
前文说了,断舍离是一种主动选择做的事情,为的是对未来应对自如。
要想用好这个工具,在选择本身上可以做文章,可供选择太多,那就减少选择,三个最为相宜。
断舍离的关键在于把哪一个物品舍弃掉。
以现在的我为标准,分化出三分法,有必需品,想要品和投资品。
必需品是日常必定要使用到的,不需要舍弃;投资品是用来增值的,不需要扔掉;剩下的就从想要品出发。
想要品很多时候在于一念之间买了回来,然后被闲置,现在的我使用不上,就可以做处理了,送人、扔掉或改造。
还有这些想要品可以再进行细分,经常使用的、偶尔使用的和几乎不用的。将物品这么一分,马上就能做出决定。
但是其中会有几个做不了决定的,就用价值法来做区分,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不重要的或无所谓的。后面两种需要做断舍离。
还是有分不清的,就用情感来分,喜欢的、不喜欢的或者无感的。
将决定不了的物品通过三分法层层筛选,不知道如何分的也会越来越清晰,什么该扔,什么不该扔,留下来的就就代表了你的价值观。
你是更重价值、还是更重情感,对之后选择工作、另一半等都是一个参照。
三分法的应用可以用于你犹豫不决的任何事情上,先三分类,选出合适自己的,不合适的,和无所谓的,再进行细分。
每一步,都在坚定什么该留下,什么该断舍离。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