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体系】敏感期理论
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2018-07-16
(孙瑞雪教育机构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动,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释放出内在的新的生命力,进入下一个敏感期。蒙特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感念,而孙瑞雪教育机构发展和完善了敏感期的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现已被广泛使用和传播!我们在此尽量简洁但实用地提供敏感期的纲要,便于大家随时参阅。
敏感期成为孩子感知和智性发展、心灵美化和人格成长的阶梯。成人能做的是,给儿童自由,让他们完成敏感期的发展,而不是阻止和遏制,从而导致儿童某些方面的感觉与人格不能形成和完善。
0岁至2岁
口——
在生命的早期,口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用它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并且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
手——
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剥夺他用手的自由,也就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细小事物——
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耐心、聚精会神和时间,这些甚至比观察对象本身还重要。
空间——
孩子需要感知不同的空间,透过感知而建立空间的概念。
模仿——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的一种确认。让孩子去做,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
2岁至3岁
秩序——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苦恼,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自我意识产生——
幼儿从2岁起,就惊人地以自我为中心。刚开始,他用打来表示他不同意的态度,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从说不,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在形成自我的过程中,建立和派生出优秀的个人品质——专注和意志。
3岁至4岁
绘画——
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幼儿往往对绘画表现出痴迷的热情,整个敏感期持续一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比如选择玩具的颜色,选择衣服的颜色等等。
逻辑思维——
孩子的“为什么”,常常追问得成人不知所措。实际上,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为什么”。
垒高——
垒高是儿童发现空间最基本的方式,数学心智在儿童期就是借助于这些活动得以成长的。
诅咒——
儿童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比如有的话就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随之而来。
4岁至5岁
出生——
“我从哪里来?”儿童关心这个问题。儿童需要知道,作为生命,我们有自然诞生和自然死亡的过程。这种来去自然的现象能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
数学概念——
儿童的数学敏感期有发展的周期:对数名的兴趣、对数字的兴趣、对数量的兴趣、对数书写的兴趣、对数的序列的兴趣、对数的运算的兴趣……在这个周期中,时间和兴趣的关系,生活和数的关系都展示给了我们。
身份确认——
对于儿童来说,梦想就是真实,是儿童在内化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这正是自我创造的特征。
符号——
儿童进入5岁左右,文字、符号(拼音)、涂色、数学、逻辑、阅读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开始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感兴趣。只有孩子的敏感期到来时,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且一定用科学的方法。
婚姻——
婚姻敏感期旨在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是彼此相爱的,互爱是结婚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
5岁至6岁
数学逻辑——
孩子依据自己心智的需要选择进度和教具,可以让孩子在感觉中走向抽象,这些所学就可以内化了。
交往——
5岁以前,孩子的交往特征往往是一对一,5岁以后,开始进入了三、四人一组的交往中,在选择朋友上有了明显的精神倾向,也基本结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友方式。他们开始相互表达爱意,解除孤独,也开始出现从心理上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出现了情感上的依赖和沟通。这奠定了孩子们的人际智能基础。
社会性兴趣——
学校每周都有社会实践课,有时去大学,有时去花圃,有时去卖报,有时共享自然……这个课程的设置使孩子的视觉扩展到各个领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认知就这样被延伸着、扩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