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我们想到修行的时候,会出现这类画面:一定要打坐、一定要经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不同一一定要慢、要轻、要柔。如果是走,一定要走得很慢,或者必须以这种姿势或那种动作去走;又或者,打坐时一定要闭眼才是修行,睁眼就不算是修行。
其实,修行并不是这样。真正的修行是要有觉性。
何时有觉性,何时就是在修行、在精进。何时没有觉性,何时就是没有在修行,也没有在精进。
第一步,让真正的觉性生起。首先,要找一个方法来训练觉知。
在照见身和心的实相之前,一定要先觉知身和心。如果忘记身也忘记心,怎么可能照见身与心的实相呢?因此,先要训练觉知身与心,发展觉性就是觉知身与心,这是修行的起点,也是修习毗钵舍那的第一步。
开始的阶段很简单,找一个方法作为参照物,以此来观心。比如,习惯于观呼吸,就观呼吸,以玩游戏的方式去觉知,目的不是为了宁静;如果喜欢念经礼佛,就念经礼佛,轻松游戏般地念,但不是为了获得宁静;如果喜欢观腹部起伏,也可以那样去观;喜欢观行、住、坐、卧,就去观行、住、坐、卧;如果喜欢隆波的手部动作,那就去做。目的都是为了及时知道自己的心。
举例来说,观呼吸时,要轻松自在地呼吸,心跑到了呼吸,要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心中生起苦、乐、好、坏,要及时地知道。透过观呼吸的方式,不断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
我们着手于实践时,在起步阶段要找一个方法。如果修习之后,心感到轻松自在,就选用那个方法。
简简单单地在日常生活之中发展觉性,这是非常适合现代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现代人没有特别多的时间禅坐与经行,所以要多多地知道自己的感觉。
我们的感觉总在不停变化一时苦时乐,时好时坏。要有觉性地不断觉知,别强迫心快乐、宁静、好,只需要观察它的变化。
我们只需要觉知身、觉知心,心不走神也不紧盯,不断觉知变化着的感觉,轻松自在地觉知下去。只是觉知一不专注、不紧盯、不思考,只是觉知,直到某天智慧生起!
心是怎样的,就知道它是怎样的。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不难的。最后就会知道:F陀所示之法是简单的,适合于每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可以亲自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