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奇迹绘本馆,我带哥、小婕带她女儿RX, 还有赖越,我们三个大人在准备今晚亲子故事会的道具和磨课。
哥4周岁,RX妹妹才2.5周岁,年龄和性别不同,又是初次见面,两个人玩起来略显生涩。
我们三个大人忙着做事,基本没怎么看孩子,突然听到RX妹妹“嘣”得一声摔倒在地,紧接着哇哇大哭的声音,而这时哥也立马从地上冲向RX妹妹,极度气愤,要攻击妹妹。
我转过头看到这一局面,知道出大事了,但我又没看见具体发生了什么,于是本能得问了哥一句:“发生什么事情了?”
当时哥情绪高涨,不想说,也说不出什么。
我当下也意识到:此时不是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先处理情绪。
于是我停下手中的活,抱起哥坐到边上的椅子上。
哥在我的怀里大哭,还气得有点抖,脚后跟一直跺椅子,其实我家哥平时很少这样哭,也很少见他有这么大的气,所以我看了蛮心疼的。
我:我感受得到你很生气,如果是妈妈,可能会跟你一样生气,生气没有错,你可以生气。
哥没有回应我,就一直哭,持续用脚跺椅子。
我:哭出来如果可以感受好一些,那就哭吧,把气都哭出来,跺脚也可以,但是我担心你这样跺脚,脚后跟会痛,我在椅子上放一个抱枕,然后你在抱枕上跺脚,可以吗?
哥:不要
我:好吧,那你就这样跺吧
哭了一会儿,哥带着气说:“我要平静了,我要下去玩”
我当时是不相信哥说自己想要平静就可以平静的,所以我没松开手,但哥用力挣脱掉我的手,自己又跑去磁力片那里。
刚开始,他把余气发泄在磁力片上,用力取用、拼搭磁力片,我看到后提醒了一下:“请你保护绘本馆的磁力片”!
不一会儿,哥的情绪基本恢复平静,大人继续忙乎起来。
这时小婕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她该怎么引导她女儿?”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说:“我没看到2个小孩具体发生了什么事,RX现在好像也没什么情绪了”。
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因为我没看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我觉得孩子应该跟大人有同等的对待,都是要先基于实际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去引导。
在从绘本馆走回家的路上,我跟哥心情都不错,于是我就问哥刚才他跟RX妹妹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哥说:“我用磁力片搭好了一个作品,RX妹妹要拿走我的磁力片,我不同意,她还是要拿,我就去抢回来!”
哥跟我还原这个事实,我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因为有事实,才有引导的方案。
于是我夸张得边走边演了一回说:“这事你只是气哭、跺脚,如果是我,可能直接就气得爆炸了,然后就炸飞到宇宙那里去了。”
用哥喜欢的语言模式共情,哥的心一下子就对我敞开了。
我:你用磁力片搭好了一个作品,你觉得那些磁力片就是你的,别人是不能拿走的,是吗?
哥:是
我:那些磁力片我们家的东西吗?
哥:不是
我:那些磁力片是谁的?
哥:绘本馆的
我:对,是绘本馆的,不是我们的,也不是RX妹妹的,是谁先玩那些磁力片的呢?
哥:是我
我:RX妹妹想要拿磁力片的时候,有没有问你同意吗?
哥:没有
我:她没问你同不同意就直接要拿走,合适吗?
哥:不合适
我:那你直接抢回来,RX妹妹摔倒、哭了,你觉得合适吗?
哥:不合适
我:那以后碰到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合适一些?
哥:跟妹妹说
我:要怎么说呢?
哥:跟她说“这是我先拿的”
我:如果妹妹还是要拿,还有其他办法吗?
哥:不知道
我:可以跟她妈妈说吗?
哥:可以
我: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吗?
。。。。。。
我们就这样一边商量着解决方法,一边走路回家。
在公共场合,孩子间发生公共玩具纠纷,是很常见的问题,大人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但在孩子的小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的物品归属权原则:
1、 先拿先得原则,孩子认为一个物品,谁先拿到,那这个物品就是谁的。
2、 劳动原则,就像上面的例子中,哥拿磁力片搭了一个作品,这是经过他付出劳动后的物品,他就认为是他的,别人是不能拿的,如果当时RX妹妹是去拿其他哥没用到的磁力片,他应该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先拿先得原则,比较易懂,大部分家长也知道。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老师和我的做法是一致的,所以我哥对这个原则有认同感,也能执行得较好。
但是劳动原则,需要大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若家长不了解这个原则,很容易引起说教:“你都玩好一会儿了,你玩好了就给别人玩啊,这也不是我们的玩具。。。”
这样的说教,并不能让孩子服气,因为孩子小世界的物权规则没有得到家长的尊重,没有自尊,就不会有自律。
而对于RX妹妹这么小龄的孩子,会出现去抢别人先拿的玩具,这时候妈妈可以先共情跟孩子取得联结,然后跟孩子说明白“先拿先得”的原则,比如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哥哥那个磁力片,但那个磁力片是哥哥先拿的,所以得哥哥先玩”。
然后,小龄的孩子还需要大人示范解决方法,比如大人可以带着孩子跟别的小朋友说:“小哥哥,妹妹很喜欢这个磁力片,妹妹能不能跟你一起玩?”或“小哥哥,等你玩好之后,就给妹妹玩,可以吗?”
大龄一点的孩子,如例子中我跟哥讨论解决方法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谈感受,比如说:“RX妹妹抢你的磁力片,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或“RX妹妹没有拿到玩具,她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通过问感受,让孩子明白,任何纠纷、矛盾的发生,双方心里都会有感受,而且感受都是不好的,但也都是正常的事情,进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公共玩具纠纷处理流程图如下:
对于公共玩具的纠纷处理,大人需要先了解孩子小世界的物权原则,然后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社交冲突的合理方式,而解决方式的最基本原则是:动口不动手,就是用语言,而不是用手。
如果遇到有些家长,认为公共玩具不是只有你家孩子可以玩,谁家想玩就可以玩的,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学习,才能懂得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