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作者是著名教授,畅销书作者曾仕强。本书主要讲述了人性的弱点和如何去克服人性的弱点。我将分享人性的三个弱点和如何将弱点转化为优点。
人类总是害怕死去,所以贪生怕死是人性。顾自己顾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自私。如果说求生存是人性的第一层弱点,那么自私便已经进入了人性的第二层弱点。
自私的表现,以贪利、贪名为代表,贪利、贪名的结果,最后都会归结到贪图享受上面来。贪图享受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追求个人的快乐。于是求快乐成为人性的第三层弱点,这层弱点以刺激、争夺和征占为重点,导致各种明争暗斗的花样,令人苦恼不堪。
一、人性的弱点
1、求生存:人人怕死
人们为了活的时间更长,不断的提高医疗水平,不断的研发治疗各种疾病的药品,让自己的寿命不断延长。
2、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希望获得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自私的第一个特征是贪利。
希望获得众人羡慕的名气,贪名是自私的第二个特征。
希望享受别人没有的特权,享受于是成为自私的第三个特征。
3、求快乐:快意人生人人向往
求快乐的第一个特征是刺激,从刺激感官来获得快乐。
求快乐的第二个特征是争夺,通过竞争、夺取来求取快乐。
能占据的,就想办法长期占据;不能占据的,也要设法征收,强行占为己有。这种征占的行为,成为求快乐的第三个特征。
我们要明白,弱点并不是缺点,当然也不一定是优点。弱点因对得好,就成为优点;因对得不好,便成为缺点。因对的策略很要紧,用对了策略弱点成优点,用错了策略弱点变缺点。
二、改变方向,将弱点变为优点
1.有钱时想别人,无钱时想自己
熟悉的人比陌生人更了解我们的情况,更容易找出有利的时机和地点下手,令人防不胜防。据统计,谋财害命的凶手多半是自己人或者熟悉的内贼。富有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的亲戚朋友,多少照顾他们一点儿,可能也是防范内贼的有效途径。有钱的人要记住舍得花小钱,才能免去花大钱的灾难。
等到有一天吃了大亏,弄得众叛亲离,才领悟到不管我们的钱是怎么来的,多少跟别人分享一些都是对的,因为我们是他们的亲戚朋友,恐怕已经为时太晚,难以挽回了。
没有钱的时候,反而要认定“人应该靠自己,不要老想依靠别人”,不应该有不劳而获的念头。亲戚可以救急,不能救穷。
2.得意时不炫耀,失意时不诉苦
不对失败的人谈论自己的成功,不向失意的人夸耀自己的得意事。失意时千万要克制自己,不要到处诉苦。
3.位尊时不虚妄,位卑时不讨好
有的人在职位尊贵、握有大权的时候,很容易虚妄,真的以为自己一言九鼎,说话算数,大家都应该绝对服从。
位尊的人必须自我警惕:我不是神,有时也会犯错。从而要虚心听取大众的批评,客观而冷静地接受大家的意见,以求下情得以上达,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为人部属,必须以不曲意逢迎的态度,来获得上级的赏识与信任,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势强时多助人,势弱时要自持
自己有能力时,要帮助那些需要获得帮助的人,不是帮助那些对自己好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利的人。
当然,最好是帮助那些能够自助的人。有势而不用,等于势没有作用;有势而乱用,将来会作茧自缚,仍会自作自受。助人的时候,要让对方觉得没有压力,对方才会持久地与之合作。
5.体健时应爱惜,体衰时多锻炼
身体衰弱的时候,最要紧是切勿自暴自弃,不能灰心丧气,必须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展现毅力,有计划、有方法地勤加锻炼。相信方法正确、持之以恒,必然可以恢复健康。
6.年轻时要谦恭,年老时不固执
学识固然重要,经验也很要紧。一般来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展快速,愈年轻的人学的知识愈新颖尖端。但是社会、政治、教育、人文、历史等学科,则需要较多时间的历练与思考、经验的累积,这些学科上年长的人就十分值得重视。
老一辈的人,由于世故较深,往往比较含蓄,不像年轻人有话就说,有意见就发表。必须谦恭有礼向老一辈的人请教,他们才会吐露一二,愈有诚意就会挖愈多知识。
7.前进时想退路,后退时要救人
俗语云“上台容易下台难”,最好上台时就想好如何顺利下台。要记住“上台靠机会,下台靠艺术”,也可以说下台靠智慧,因而时常揣摩,怎样才能够又要把工作完成,又不得罪人,以兼顾做事和做人。
人们常常在想,后退的时候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余力救人?于是就不去救别人。结果,事过境迁之后,自己不想救的人反而是有能力救自己的人,这时才后悔当时没有伸出援手,恐怕已经无济于事了。
后退时情况危急、条件很差,自己逃跟拉一两个同伴一起逃其实差不了多少,有时彼此互助,反而更加容易安全脱逃。
8.为主时不苛刻,附从时不逢迎
周公当年指派儿子伯禽去主管鲁国的政务,告诉他四个原则:第一,不要疏忽亲族;第二,不要忽视重臣对自己的不满;第三,不要随便抛弃故旧;第四,不可期待以一人之力解决所有问题。为主的时候,要注意不可苛刻待人。就算别人有什么不是,朋友还是朋友,若是没有明显的背叛行为,不能够随便抛弃朋友。
做下属,应该合理地服从,对于不合理的部分,则应该据理力争,有几分把握,便做几分坚持。一个人的信用度,原本就是自己据理力争、合理坚持所得到的结果。毫不坚持,等于不用心、不负责任。盲目坚持,则是刚愎自用,很难与人合作。
9.施舍时要舍得,受益时要感谢
有办法施舍的时候要舍得,让对方不要承受压力,才不致种下未来不但不感谢,反而恩将仇报的恶果。
施舍时即使不图回报,也应该谨防可能在态度上伤害对方,语言上侮辱对方,或者分配上激怒对方,未来反目成仇,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发生。
施予之后即应忘记,不再提起,因为人情不讨,永远存在;人情一讨,人情也就不在了。
量力而为,慎重处理,过后即忘,是施舍的三大原则,缺一不可。给人好处,忘掉它!受人好处,谨记着,力求合理回报。
10.有理时能恕人,错误时要坦承
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即使理直,也应该留些余地,以免人急造反,对自己不利。得理不饶人,不如得理时还能够宽恕别人。给人一条生路,总比把人赶上绝路好。
自己要生存,别人也要生存,退一步海阔天空,才能各得其所。把情理摆在法理之前,先由情入理。这时候将不伤感情列为优先考虑条件,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把道理说清楚,所以要气和,不能气壮。
坦白承认错误,还需要诚恳地设法补救。否则光是口头上道歉,对方仍然会气愤不已,觉得一句“对不起”没有诚意。若是加上一些行动上的表示,真正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拿出诚意要补偿对方,效果就要好得多。
在有理时,不可以太过自信,认为自己永远是胜利的一方,不如以宽恕的心情和气一些,为自己留下更为宽广的退路,对自己更有利。
自己不慎犯了错误,就算找理由搪塞,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并不能长久隐瞒下去,如果坦然承认,大家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就会掉过头来安慰你,说这种错误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好像大家都会如此,也经常犯错,岂不更加轻松?
11.我们要懂得根据目标选择策略
我们总认为是中有非,非中也有是,真中有伪,伪中也常常有真的成分。西方是求真,中国是求善,所以在西方社会,道理比较好讲;而在中国社会,道理实在很难讲。
第一,中国人的道理原本都是很难讲的,说不定这样,也说不定那样。
第二,我们很重视本末、轻重,站在这种标准来判定,很容易发现正确的策略,比较合乎根本要求,实施起来会显得人的分量比较重。
第三,天下事有常必有变,有规矩也常常出现例外,我们必须守经达变,才不致乱了根本,所以虽然正确的策略也可能出差错,但是一般说起来,差错的比例并不大,还是可以说是正确的。我们判断正确或错误的策略便是居于这种平均数。
12.变化的策略
我们策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以“有钱时想别人,无钱时想自己”这个观念为例:
我们应该分析自己的朋友,对张三应该采取“有钱时想自己,无钱时想别人”的策略。因为张三向来有钱时独自享乐,避不见面,找他也没有回复,等到他口袋空空的时候,又会死缠活赖,一定要向别人借走一些钱,才肯离去。像这样的人,当然应该采取这种策略,以免自己吃了亏还要被他看成傻瓜,同时也宠坏了他,使他愈来愈自私自利。
对王五,应该采取“有钱时想别人,无钱时想自己”的策略。因为王五是一位正人君子,一向克己待人,而且安分守己,当然有钱时要想到他,尽量帮他的忙,无钱时宁可向别人开口借钱也不要找他,因为王五只要有办法,就一定会主动来帮忙,根本用不着你开口。对待王五这样的人,当然要以君子的态度来对待良心才得安宁。
至于李四嘛,五五分,有时候想到他,有时候也可以不关心他。因为李四对人是忽冷忽热的,随他自己高兴,我们也不必对他太认真。这就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对待原理”,人家对我好,我应该对他更好;人家对我不好,我又有什么理由对他好呢?敬人者人恒敬之,才是彼此相处的依据。
所以,错误的策略和正确的策略不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才勉强加以划分,真正了解以后,把两种策略合而为一,分别当成处世的上下限,然后在两种策略所构成的空间中,弹性运用,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合理调整,应该是最合适的方式。
当你学会了以上的方法,对你克服人性的弱点,正确的实施处事策略,会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