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处于亚洲的东部,濒临太平洋,但在近代史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陆权国家,在海洋帝国的争霸下节节败退。但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航海事业并不是一直这样的,而是一直出于明显的上升势头,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时,中国航海达到了顶峰,之后极速走上下坡路。明朝后期开始闭关锁国,海上贸易断绝,海军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直到欧洲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才得以重新见识海军的力量。
在的中国历史的早期,海洋一直是中国人不断探索的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中国对于海洋的探索不弱于甚至领先于世界,但为什么会发展到被打到家门口的情况呢?知古而鉴今,对于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我们有着全面的了解。也就更能了解中国的海洋文明是怎样一步一步有盛到衰,又怎样在今后自强不息而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海洋体系。海洋是地球面积的大部分,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海军,就没有世界的发言权。通过对于中国海洋发展的梳理,我们一定要建立民族自信心,我们不曾输于别人,也不会输于别人,中国一定能成为海洋世界的一份子。
马骏杰走入我们的视野之中,是因为他主持的《百家讲坛》,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几段海洋史。他是一个学者,是一位研究海洋的专家,是一位优秀的教授,他最近在《百家讲坛》所讲授的中国海洋通史。马俊杰把讲稿进行扩充,增加了电视所不能表达的更加具体的内容,编撰成了这本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海上传奇:中华海洋文明发展通史》。和常规的通史不一样的是,这本书还是以点带面的形式,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海洋发展的20段往事,20个故事,20个瞬间。这些历史时间点,有些我们了解,有些还非常陌生,无论了解的还是陌生的,在这本书中都给我们介绍的更加具体,更加详细也更加权威。
最早的海洋传奇,当然从船讲起,没有船的产生,就不会有任何的海洋活动。但船最早的发展一定不会是在海上,在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中,生活在附近的和对于生活影响最大的肯定是河流,而怎样征服河流才是古人最为关心的事情。从筏到独木舟,船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有了独木舟的技术,造船技术也就慢慢的发展了起来。战争无疑是促进新的技术最好的阵地,为了战争,船的坚固度和航运技术都得到长足发展。有了坚固的船,也就能航行更远的距离,征服海洋的活动越演越烈。无疑这些活动一定会出现在靠近海洋的地区。
徐福出海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大范围征服海洋的活动。无论最终徐福去到哪里(当然最近考证看来他是去到了日本),但在客观上证明了我国的秦朝已经有了征服大海的能力,无论航海技术还是建船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3000人出海,可以想象到的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海洋事业一直蓬勃的发展着。汉朝有汉武帝的东巡。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法显、慧深等和尚的出海活动,甚至有专家研究他们曾经到达了美洲。唐朝鉴真东渡,成就一段佳话。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航海事业最为辉煌的时代。从此以后中国的海洋发展开始走向下坡路。戚继光抗倭海战,在明朝后期的历史中昙花一现,清朝郑成功收复中国台湾,更多是民间行为,清政府和郑成功的战斗中一直处于下风。在之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近代史中最屈辱的一页。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西方列强钉在了历史的屈辱柱上。中日甲午战争之前,虽然清政府已经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并建立起了北洋舰队,但在和日本的战斗中,虽有着顽强的抵抗,但不成熟的海军战术还是造成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巨大损失。
辉煌也罢,屈辱也罢,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海上传奇》就是这一段过去的历史的讲述。未来以来,中国海军在继往开来的现代一定会开创新的海上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