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我是掌柜。
前段时间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被问到一个问题:如何选一本好书?
提问的对象算是阅读方面的小白,她说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没再正经看过一本书了,我说,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现状。
所以当她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多少替她感到高兴,至少她现在开始有了阅读的想法。
但这是个非常主观的问题,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好书」的理解也不一样。
对我来说,除了那些内容被世人验证过、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以外,凡是自己喜欢和有帮助的书,都可以称之为好书,哪怕整本书只有一句话带给我思考或启发,都算。
所以与其探讨这么宽泛的问题,倒不如把问题缩小一点,改为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看的书」。
这篇文章我会分享一些我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选书方法和阅读思考供大家参考。
1.确定阅读需求
首先我想要先提醒大家的是,看书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想要从阅读中获得什么。提升某种能力?刷新自我认知?还是单纯为了闲暇时打发时光?
不同的阅读目的,就有不同的选书思路。
比如小白想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建立阅读习惯,那就可以从一些适读性较强的经典文学或内容精彩的小说开始读起。
因为这类书大多以故事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就很容易读下去,我想应该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吧图片(像是《哈利波特》就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如果你是已经有一定阅读基础的人群,只想要在某一领域更加精进,或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那你就有针对性地去查找相关专业的书单进行筛选、阅读。
总之,确定自己的阅读需求是开始阅读的第一步。
2.参考平台的声音
我通常会参考类似豆瓣、当当或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参考某类主题的书单推荐、内容概要、作者背景,以及网友们的书评和读书笔记,以此来判断我对这本书的整体阅读兴趣。
(*一般评分在6分以下的书,不会成为我的第一阅读选项)
但无论是热推书还是畅销书,我都会先扫一遍目录,再试读一两章节后才会决定要不要继续往下。
如果文风或内容暂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即使评分再高,我也不会考虑阅读。
还是那句话,需要什么才选什么。
3.阅读同一作者的书
这是我比较常用的方法,我把它称为“顺藤摸瓜式阅读”。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找书的时间,往往还不容易踩雷。
比如去年我读了古典老师写的《跃迁》,颇有启发,于是又找了他写的另一本书叫做《拆掉思维里的墙》,依然受益匪浅。
再比如,我很喜欢余华写的经典文学《活着》,为了再过一把瘾,我顺藤摸瓜地又读了他的另一本著作《许三观卖血记》,果然,内容同样精彩。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有喜欢的书A,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关联书B、C、D,省时高效。
4.名人荐书
有时我们会在某个节目、课程或是某本书里,看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家或老师会推荐他们看过的书籍,这时你就可以把这些书名记下来,用上面提到的方法2进行筛选。
像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就曾在采访中推荐过米歇尔.奥巴马的《成为》、龙应台的《给美君的信》这两本书,我下来查了一下豆瓣评论不错,题材也是我感兴趣的,所以就立刻加入了我的书单,打算找时间读一读。
如果推荐书的人恰好是你很欣赏或信任的人,那我相信书的质量大概率不会太差,因为这类人往往时间宝贵,不会在那些不优质的内容上花费时间。
5.出版社筛选
这可能是一部分小伙伴容易忽略的问题,同一本畅销书也许会有几十种不同的版本。特别是外刊,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译者,都会对阅读体验有很大的影响。
我曾经就读到过一本翻译非常糟糕的文学小说,让人满脸问号。
靠谱的出版社,会严格把关书的内容及出版品质,像是三联出版社、中华书局、外文出版社等,都是国内比较权威的出版社,书的整体质量也都非常在线。
我特地整理了一份比较权威的出版社清单,公粽号后台回复“出版社”即可领取,方便大家在选书的时候作为参考。
6.走进书店
书店就像是一片长满繁茂滋长植物的森林,有着令人向往的神秘智慧和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书店,去亲身感受环境和氛围带来的绝妙体验,闻书籍特有的油墨气息,是与书建立链接最真实的方式。也是我最喜欢的方式,没有之一。
7.关于阅读的小建议
以上,就是我分享给你们的一些关于选书的方法,同时我还想再给小白们几点阅读建议:
1.建立兴趣比追求深度更重要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认知。比起为了彰显深度,而买来一大堆根本看不懂的书放在家里吃灰。
由浅入深的学习才是更好的入门方式。
2.建立日常阅读清单和读书计划
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个画面,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你决定要读一本书,但一时半会又想不起读什么。
要不,看看推荐?
于是你拿起手机,打开各大APP,一页又一页地往下翻动,新奇的视频、夸张的音效总是吸引你忍不住点开,一个小时后你突然意识到,不行,我是来找书的!
接着,你强迫自己关掉了带视频的软件,来到豆瓣找书推,你一会看看评论,一会看看介绍,好不容易选好一本,最后又在该看电子书还是买纸质书这件事上陷入了纠结......
再抬头,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太阳快下山了。此时的你也已经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最后只好喃喃地说:啊,要不今天就算了吧。
场面是不是过于真实?
利用碎片时间,提前收集好书单,排好阅读计划,才是高效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我们的大脑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像「记录」这样的事情,要学会丢给“外接大脑”来完成。
像是手机自带便签、印象笔记、Notion或收藏夹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已经说烂了的话,今天还得再说一遍。
做读书笔记的好处不仅在于让你在读书这件事上具有参与感,最重要的是帮助你吸收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
但也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做读书笔记。我自己的习惯是,凡是有价值或需要二次消化的内容,我才会做读书笔记,并且会归纳进我的知识管理库,保证可以随时调用。
好了,今天的干货就抖到这里。最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翻书一看。
看多了,自然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