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早起,我选择继续读书。近期以来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已经成瘾,今天读的是“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所以边读边想。我家孩子在读书方面,我和我的妻子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的,只不过孩子自己不知道而已。
要想孩子读书成为习惯并发展为兴趣生活的一部分,首先有个前提——那就是识字认字这一关先要扎扎实实。现在幼儿园和小学都有绘本教学,的确方便很多,但是我们那个时候没有。怎么办?全家齐动员,每天都要一起“玩转拼音玩转汉字”,一坚持就是近两年。我到现在都深刻的记着我们家姑娘(左撇子)歪歪扭扭写拼音,由左手改右手,爸爸妈妈一直陪同学习,先慢后稍快再快一点......先是“a-o-e-i-u”拼音,再是认汉字,再是词语,然后是句子,才轮到写作成文。同时,请大家注意,一年级的数学认字尤为重要,先语文在前做基础,幼儿园大班就多认识“汉字”——会阅读才行,这是我家孩子小时候教育过程中的最大体会。因为有了这个前提,孩子上学作业练习考试知道“题目的意思很是重要”。然后是认识“1-2-3-4-5”数字,再理解意思意义,炉火纯青之后才是简单加减运算,再是“20-30-40-50”......也就是说,小学里的最低要求语文是字词的笔顺笔架结构写法;数学呢?定义、公式、规则等等。不懂得最起码的基本功,谈何创造性的智力活动?
补一句,实在学不会的多阅读然后加记忆,并且若是前提做得好,不会的需要记忆的应该是少数中的少数。前提做不好,光是凭借记忆(死记硬背)来学习,早晚是劳累疲惫不堪。实际运用大脑里“抽不出一般性原理”,更不会是“充满牢固而自觉的知识”,哪里会有信手拈来?
接着,学会阅读并伴随着思考的阅读非常重要。遇到疑惑就会思考是人之常情,所以从小时候的默读开始,就要循序渐进明白字的意思词的意思短句再到长句。直到学生能够把握说出一个很长句子的完整意思。然后是默读和出生阅读相结合(这是我家的方式),有表情地阅读分角色阅读亲子阅读......简单的纸质书从硬皮的换成软皮的,从厚厚的换成薄薄的,从短篇幅的换成长篇幅的,从注音详细的换成没有拼音的......过程认真注意细节不可逾越。我是很赞同有的老师说的“阅读能够启迪大脑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的”道理的,更理解犹太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书上抹蜜,都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书籍喜欢上阅读!
其实,最后若是再强调,那就是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中阅读习惯应该是第一位的。还记得“7-21-90”?,一个习惯的养成七天见效即刻意,不自然;二十一天初步形成刻意自然;九十天习惯养成自然不经意。只要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就能够说我们的孩子绝对不再是头脑简单的了,因为读书使人聪明!不信?大家应该有个共同的发现:聪明伶俐勤学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理解力强的童年时期的孩子,到了少年时期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对知识冷淡,头脑不灵活,智力平平了呢?我认为根源就在不会阅读,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请注意是我认为欢迎质疑并讨论。
请注意,完成以上两步,后面就是写作了。阅读形成之后,是沟通交流分享,写下来当然是促进阅读促进思维发展的。孩子的阅读使孩子会灵光乍现,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后慢慢又灵感频频,长此以往接着便是思如泉涌了。
以上所有过程,家校合作十分重要。还记得那句话吗?“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我要说:“好孩子会阅读是帮出来的”。个人体会家长帮助是第一手把手的教,教师指导虽然责无旁贷是第二。当然了,若是家长不会,教师指导显然是第一位的。坚持不是胜利,得坚持到底!
加一句,作为教师,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会阅读吗?”......不会就学,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