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前段时间才看完电影《匆匆那年》,讲的是一群人的青春故事。作为一枚青春已过去10余年的已婚妇女,看到类似题材的电影,仿佛吃了一顿麻辣火锅,热气腾腾心满意足的吃完回家,半夜里胃里的辣椒却翻江倒海,火烧火燎的折腾得你一晚睡不着,于是,总觉得要写点什么才能抑制住这快溢出来的青春回忆。
我2002年上大学,宿舍8人,一个甘肃,一个宁夏,一个江苏,其他全是湖北省内的,宿舍都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至今也搞不明白学校为什么不按班级安排宿舍,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也丝毫不能阻挡我们其乐融融的和谐大家庭。
首先说说小A,她是我进学校交的第一个好朋友,那会我俩关系铁到啥程度呢,吃饭,打开水,上图书馆,上自习都在一起,去哪都手挽手很亲昵。
她是我至今见过最温柔可人的姑娘,乐于助人,声音细细柔柔,非常爱笑,这么可爱的姑娘不但我喜欢,其他人肯定也是极喜欢的,所以她人缘特别好。
我们上学期一起加入了学校文学社,下学期她就跟文学社长好上了。
悲催的是,自从他们谈恋爱,我就成了弃妇。从此,吃饭打水上图书馆我都只能形单影只。讲真,当年对小A是颇有意见的,总认为她见色忘友。
我实在不喜欢那个文学才子,一是因为他抢了小A,二是我总感觉他们俩是不相配的,文学才子冷漠孤傲的目光里充满了一望无际的欲望,而小A是小鸟伊人知足常乐的模样,柔弱可人的小A如何能收服这样心怀理想壮志未酬的男人呢。
果然,在学校期间分分合合,小A上演了各种苦情戏,最终毕业时两人还是分手了。
毕业后一年半,同在深圳漂泊的我们联系上了,我和另两个同学结伴去看小A。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又跟文学才子复合了。在那个人情淡漠的城市,两个年轻人能互相依靠彼此取暖何尝不是种幸福,所以当看到他们小两口式的恩爱也是极羡慕的。
过段时间小A突然在网上问我意见,大意是男友家里做房子需要小A拿出积蓄支助,她问我该不该拿钱出来。我建议小A保护好自己,没扯证前不要付出太多,小A一个劲的跟我强调:他们已经见过双方父母,他们将来一定会结婚的云云。
我还能说什么呢,女人在面对爱情时总有一股飞火扑蛾、壮士断腕般的决绝。小A对文学才子一心一意,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在所不惜的,何况一点身外之物。我唯有祝福她此次寻得良人定终身。
谁知才过半年,有次在网上碰到小A,她说已跟文学才子分手,自己远走高飞去了上海。我惊得下巴快掉了,小A坚守的爱情终究没有未来,是怎样的伤心欲绝让她毅然远走他乡。
很多女人失了一段情,便要剪去及腰长发,斩断头发表示着斩断爱。而远走他乡则更决绝,大约是连那座城的回忆都不想触碰了。我没有问小A任何原因,就是不问也知道是那文学才子负了她,我很心疼小A。
之后,忙碌的生活让我自顾不暇,她的QQ头像一年也难得亮一次。
一年多后,还是QQ联系上的,她说找了一个老家的男朋友,再过一年她说结婚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又是好几年没信息了。
我们的生活就在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中飞逝。
去年通过同学找到她电话,她说生了小儿子了,老公在老家做生意,她现在是全职妈妈。我想加她微信,她说还没有申请,而她的qq也早已八百年没登陆过了。
再说小C,小C和小A是老乡,当年我们都比较纯良,谈论身材胸部神马的简直就是耍流氓。
小C应该有162吧,90斤不到,却有C罩杯!现在想来,她是真正的魔鬼身材。
快毕业的下学期,我和小C一起去东莞找工作,大过年的别人吃大鱼大肉,我们俩在租的房子用电饭煲煮速冻饺子,当时学生用手机算奢侈品,小C家境不是很好,为了找工作特地花600块买了一个诺基亚的黑白屏手机。
几天后,我们去找工作的路上,两人正并排着走路,小C边走边发发短信,突然一只手从我们中间伸过来抢走了手机,我们反应过来后奋力直追,但是仍没追上。
工作没找着,手机先丢了,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双突然从我们背后伸过来的手,那只手像从身边飞驰而过的火车,你还没有看清楚什么样子就已经消失。
那天我们坐摩托车回去,小C坐中间,她一路上都在为丢失的手机抽泣,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天空下着小雨,我们心情灰暗到极点,冰冷的雨落到头上,给我们蒙了一层悲剧的气氛。年少懵懂的我们第一次遇到人生的险恶,绝望和无助牢牢的盘旋在心底。
小C的爱情也是很传奇的,大学时有个图书馆认识的理工男追她,她一直没答应。
我们在东莞工作几个月后,她去了苏州,我去了深圳,后面听说她在那边找了男朋友,不是那个理工男,又听说那个理工男一直追随着小C去了苏州,直到后面听到一个段子:同学给小C打电话,接电话的居然是那理工男!
原来兜兜转转这么多年,理工男还是追到了小C。从青葱校园一直追随到千里之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理工男用时间和空间谱写着他的痴情爱恋。
去年我酸啦巴叽的问小C:理工男追你那么多年,一定对你非常好吧?小C说:还行!那家伙就是比较懒,呵呵。隔着千里我也嗅出小C一脸甜蜜,她应该是觅得良人了。
再说小D,她是我们宿舍的时尚教母,在我们一帮姑娘只有刮眉毛的意识时,她已经拥有全套的彩妆。她是很努力的姑娘,比我们都早熟,大学时就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她酒量很好,喝啤酒就跟喝开水似的没劲(她自己讲的)。毕业如愿做了销售,她应该是宿舍最励志的姑娘了,吃得了苦,喝得了酒,化得了妆,在我们一行人还在为几千块的工资努力时,她已经找到了上海有房有车的多金男,有目标,有理想,有抱负,这样的姑娘注定会是生活得很好的。
还有跟北京一位兵哥哥交往过的小F,记得在宿舍分享兵哥哥从北京寄过来的北京烤鸭,当然他们也没未来,现在的F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还有一位学霸的江苏姑娘小G,矮矮的个子,总喜欢留着男生一样的短发。还有做毕业论文就已经怀孕的H,算算她的儿子都已经十岁了,二胎比我第一胎都大两岁,两个娃的妈了身材和脸蛋跟十年前一样。
当年学校宿舍统一熄灯后,我们总是叽叽咋咋谈天夸地,那会也讨论谁会最早结婚,谁会最晚结婚,现在宿舍所有姑娘都结婚生子了,没有人会追究谁早谁晚。
但是,当年的每个姑娘都在努力的生活着,柴米油盐,诗与远方,烟火腾腾的日子照亮着每张熟悉的脸庞。
今年国庆我特意带上老公和孩子去大学校园转了一趟,老公开车兜转的时候很慢、很慢,校园里每一处地方像慢镜头一样在我眼前经过,10年前的记忆像开了闸的水库向外翻滚,陡然的眼睛湿润起来。
女儿发现了,问:妈妈,你哭了吗?
我撇过脸说:没有啊,这里是妈妈的青春,永远怀恋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