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爸妈的爱情

恰逢9月10日教师节,我在家人微信群里@爸爸,祝他节日快乐。

不一会儿,收到妈妈的私信。妈妈说,今天也是她和爸爸的结婚纪念日。

我一愣,发了个很傻的回复说,好巧啊。

妈妈说:不是巧,当时就是教师节结婚的,所以每年的教师节都是纪念日。

我赶紧回复:那怎么庆祝呀?

妈妈:爸爸做了好多菜。

夫妻一起携手二十余年,相比于影视剧中所谓的惊喜派对,平常人家的多烧了几个菜,应该也足以体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了吧。

很久没有写过爱情了。

毕业后工作忙碌,逐渐又恋爱、结婚、怀孕、买房、生子,似乎人生中的大事都在毕业后这几年里如快进一样前进。

在快进的节奏里,对于情啊、爱啊,已然不如当初学生时代,春去秋来、多愁善感,信手拈来便是一篇情感饱满的文章。

有人说,结婚了,爱情便慢慢归为亲情。

我仔细回想爸妈的相处模式,我想,这句话可能不对。爱情不仅是深厚的、也是持久的。

回顾过往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爸爸只有一个职业——老师。在这个职业上,我觉得他是出色的。专业职称上很早被评为高级教师,也出书、也发表文章、也建过诗社、也组过文学社、还曾自己作词作曲,近年还开了微信公众号写文章。

爸爸思维灵活、喜钻研、考虑事情周全、有担当、解决问题能力强。话不多,很多事情自己想、自己解决。勤劳、做家务。做事认真。

妈妈性格比较外向,善良单纯、聪明、理解他人、勤劳、情感充沛、为家人愿意付出所有。藏不住话,喜怒哀乐都在脸上。对自我要求高,做事认真,想做到最好。

这样看来,爸妈既有共同点、又有互补处。

也不是没有吵过架。吵架的原因已经没有印象了,且相比而言,似乎在我小的时候吵的多,越长大反而越少,俩人可能对相处模式愈加熟悉且都内化为生活习惯了吧。

到如今基本没有什么吵架了。顶多算拌嘴?大抵算是生活的调剂。基本以爸爸结束争吵、不说话、最后服软结束。可见,一方的豁达不计较,是吵架的天敌。

曾经,妈妈是家里做家务勤劳的好手。洗衣做饭,做我小时候的各种裙子,开小店等等。记得小时候暑假,我们一家人上午玩扑克,输的人要洗碗,结果最后不管谁输,妈妈还是会笑着去做饭洗碗,我则笑话爸爸不遵守规则。

后来,妈妈犯鼻炎,又有腰椎盘突出的问题,逐渐地,这些事情落在爸爸身上。买菜、洗菜、做饭、洗碗。对这些事,爸爸没有什么抱怨。过年过节,还会多做一些菜。我说爸爸辛苦了,他回复我,为家人做事,永远不会辛苦。

我想,这也许是爱情的模样,人生路上互相付出、互相扶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有需要求医问药的时候,这些事情大概是我们普通人家最感到有压力、无力且缺资源的时候了。

记得大概小学时候,爸爸有段时间持续留鼻血。安庆、合肥求医,有的搞不清原因、有的说要手术,好在遇到好医生,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抠鼻子(汗)。于是妈妈晚上总睡不安稳,担心爸爸刚愈合的伤口没好,又去“抠破”…

我们一家人都不爱运动。爸爸也几乎不去跑步或者打球,我觉得他那时就是传说中“文艺青年”吧,带点文弱书生的意思。反觉得妈妈身体素质比爸爸还要好。

近些年,妈妈身体却也逐渐不太好,不免也要去寻医问药。好在我在上海有个小窝,有时可以接到上海的医院看看。因为我们都要上班,于是带妈妈去找医院、照顾,都是爸爸请假过来。

爸爸带着妈妈,逐渐熟悉上海的公交、地铁。装个高德地图,爸爸熟悉开车路线。

妈妈那时会说,爸爸真不错。

后来,妈妈说,我的情况你爸爸最清楚。

再后来,妈妈说,我就是离不开你爸爸的照顾。

我想,互相信任、不离不弃、互相依赖,这也许,便是爱情的模样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香蕉哲学》来了。 包装精致,插图丰富。随手翻了几页,瞥了一眼内容。老宋送的,自然是他喜欢的,但仍要实话实说。营销...
    酒坛阅读 203评论 0 0
  • 我和老公这次来巴黎住得是凯旋门附近的家庭旅馆,旅馆很家常,只有五、六个服务员,几天下来,每日上楼、下楼已经混得很熟...
    兔妈妈1503阅读 23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