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咨询课程上,参与“爱”的活动时,我有了一个觉察:站在他的立场上支持他,是我向对方表达爱的方式之一。
呀!我明白了!
我微笑着告诉导师戈茵:当两个人在我面前发生冲突,我总会选择和我亲近度更高的人,然后,无论对错,支持他。就比如爸妈争执,即便道理在爸爸那边,也会毫无理由的替妈妈说话;老公和女儿起冲突,明明小丫头倔强的毫无道理,还是会护着她;好朋友和其他人起冲突,明明看出了问题所在,还是义无反顾的和她一起“谴责”对方……原来,这些支持,都是我在向对方说,我爱你。
这个觉察真有趣,原来是这样啊。
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老公起争执的时候,豆豆也总是护着我,她看不得我输,看不得我哭,看不得我受委屈,豆豆,在表达爱的方式上,和我一模一样。
这个看见,让我泪如雨下,学习的初衷,本是希望豆豆的童年能比我更健康、更幸福,能跳出我的模式,走不同的路,可是,她竟然和我一模一样!
戈茵问:你哭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难过,心疼,惊讶,委屈,不甘。
戈茵:为什么豆豆和你一模一样,你会有这些感受,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我会觉得她不那么幸福。
戈茵:为什么你会觉得她不那么幸福?
……
在戈茵的一步步追问下,我词穷了,发现自己的念头是那么的经不起推敲。
最后,戈茵说:晓娜,你比你想象的要好,你女儿也比你想象的要好。
我释然了,豆豆和我一样,也不全部和我一样,即便和我一样,那也没有什么不好。
你可能会说,噢,天,这么多内心戏,结果不还是释然了吗,兜兜转转,结果不还是什么都没有变吗?不,不一样,因为,清醒的爱才是爱,清醒了,我们才可以做出选择。
那之后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豆豆和爸爸起了激烈的争执,愤怒之下豆豆推门而出,站在门口不肯回家。
豆豆向我求助:妈妈,你去批评爸爸。我回答:你们之间的事情需要自己解决。
老公向我求助:你豆豆站在门口不回来,你想个办法。我回答:我又不是法官,也不是裁判,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战争”并没有持续太久,他们很快解决了问题,握手言欢,笑语盈盈。
我不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老公“她多大,你多大”,也不再担心豆豆因为我的不支持感受不到妈妈的爱。看清了自己“支持”的本质,可以一如既往的选择支持豆豆,也可以坦然的改变做法选择不支持她。
也因此,当豆豆对爸爸的亲吻不厌其烦而向我求助“妈妈,请让爸爸走开”时,告诉她“这是爸爸向你表达爱的方式,他是在说,他爱你”。然后,豆豆或是告诉爸爸她不喜欢这种方式,或是反抗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嬉笑打闹,当我不再坚持以“支持”的姿态梗在爸爸和豆豆之间,他们反而更能和谐相处。
这就是心理的微妙之处,也是鼓励咨询的魅力所在。